梅冰: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进入《中国环境报》报社,现供职于一人文地理类杂志。著有《绿色生活指南》一书。
朱靖江: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著有《DC宝典》一书。
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人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创作都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本书主要收录了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郝跃骏等十几位纪录片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访谈,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介绍,内容广泛而又深入。意在为较少专业背景的通读者搭建一个了解当代独立纪录片作者与作品的平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创作理念,兼而为一些有志于纪录片创作的影像爱好者作一份入门的参考。
其实很好的一本书,在跟中国独立纪录片人的对话中,梳理出了那种独立纪录片特有的精神符号——坚持和徘徊。 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这些代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时期的纪录片人,他们长期游走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他们有...
评分其实很好的一本书,在跟中国独立纪录片人的对话中,梳理出了那种独立纪录片特有的精神符号——坚持和徘徊。 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这些代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时期的纪录片人,他们长期游走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他们有...
评分其实很好的一本书,在跟中国独立纪录片人的对话中,梳理出了那种独立纪录片特有的精神符号——坚持和徘徊。 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这些代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时期的纪录片人,他们长期游走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他们有...
评分其实很好的一本书,在跟中国独立纪录片人的对话中,梳理出了那种独立纪录片特有的精神符号——坚持和徘徊。 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这些代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时期的纪录片人,他们长期游走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他们有...
评分我在中国图书网买了一本才10几块钱。 如果是拍纪录片,或对纪录片感兴趣的人建议看看。 我对纪录片有很特殊的感情,欢迎大家交流国内外的纪录片。
强悍的类工具书。收归。
评分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算是研究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一手资料吧,囊括了吴文光、段锦川、杜海滨、康建宁、蒋樾、李红、周浩、杨荔娜等重要导演及代表作,可惜的是年代过于久远很多作品没有包括在内,书中许多观点给了我启发。自从开始较为系统地观看独立纪录片,我对剧情片的认识也发生改变了,一部分我以前觉得不错的剧情片突然让我难以忍受,因为它们处处都透露着精密的戏剧性和几近冲破屏幕的虚假感……
评分吾輩的崛起,是源於諸神的缺位,時至今日,現象依然存在,依舊光怪陸離魑魅魍魎形色俱全,這個世界依舊那麼可愛可恨。
评分按照中國獨立記錄片的肇始者之一吳文光先生的話說,吾輩的崛起,是緣於眾神的缺席。按照《北京彈匠》導演朱傳明的話說,這是“滿懷着希望走在一條沒有希望的道路上的一群人。”集權體制下的語境非常,任何官方體制外發出的聲音都會被當作自由的天籟傳唱四野,事實上,他們也許並沒有那麼偉大。
评分汝辈的崛起,是源于诸神的缺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