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埃里森,美国黑人小说家,1914年3月1日生于美国中南部俄克拉荷马市。1933年;他获得地奖学金入阿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学院学习音乐。 1937年至1952年间,埃里森发表了 9个短篇小说和10多篇评论文章。《看不见的人》是埃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 1952年,被称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感人生活的史诗”。 195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这部小说几十次再版,甚至在 1982年,还连续16星期高居最畅销作品排行榜。1994年去世。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个年轻的黑人,竭尽全力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想“使人看见他”。他做过“老实的黑人”,试图在美国工业里为自己寻找一席之地,使自已成为那种机器上一个合用的齿轮;他曾经加入“兄弟会”。使自己依附于左派政治――他尝试过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个黑人在美国生活里处于被人看见的地位。但是,这些事情设有一件能使他进人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现在宁愿做个地下人……
这是继赖特的土生子之后又一部极有影响力的黑人文学作品。作者艾里森早年追随赖特,在赖特指导下从事文学创作,之后两人在种族问题上意见不和,分道扬镳,赖特主张反抗白人,仇恨白人,而艾里森强调黑人应该忍耐,自强不息。两者的想法其实都是片面的。 52年看不见的人出版,53...
评分 评分本文通过<Invisible Man>, <Mumbo Jumbo>和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爵士和布鲁斯的概念。 In a deep song voice with a melancholy tone I heard that Negro sing, that old piano moan – “Ain’t got nobody in all this world, Ain’t got nobody but ma ...
评分读了一学期的Invisinle Man,给个交代吧。不想写内容,越看文献越觉得写啥都是对自己无知和缺乏理解能力的展示,所以机智地扯两句阅读感受。 第一遍读其实看的是中文版+关键段落的英文版(给自己找来彼时还睡在地上,没有桌子,没选上课的借口????),读的时候脑子里时常出现...
评分本文通过<Invisible Man>, <Mumbo Jumbo>和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爵士和布鲁斯的概念。 In a deep song voice with a melancholy tone I heard that Negro sing, that old piano moan – “Ain’t got nobody in all this world, Ain’t got nobody but ma ...
why did they insist upon confusing the class struggle with the ass struggle, debasing both of us and them-all human motives?
评分野心巨大的一本书,有少许地方,稍微有点够不到的感觉.
评分我觉得“ 我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
评分基本看完了,想当初是冲英文原版买的,也没亏,4元啊,读的云里雾里的
评分why did they insist upon confusing the class struggle with the ass struggle, debasing both of us and them-all human motive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