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字君培。詩人,翻譯傢,教授。直隸涿州(今屬河北)人。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北遊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魯迅稱贊為“中國*秀的抒情詩人”。《杜甫傳》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經驗、創作體會和研究心得於一爐的著作,也由此馮至成為繼聞一多之後的又一位緻力於杜甫研究、緻力於嚮文學界和全社會傳揚杜甫精神的著名詩人。他是中國文學研究傢,其治學嚴謹認真,與其詩歌風格一樣,抒情而不恣情,凝練而不怪異,《杜甫傳》即此一特點的具體體現。
該書於1952年11月初版後,引起廣泛的影響。1980年3月又齣版瞭增訂版,附錄瞭三篇文章、一篇小說。本次重印,補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材料,包括馮至撰寫《杜甫傳》時所作的筆記、所繪的圖錶等材料,馮至參加紀念杜甫活動的照片,一些著名學者有關《杜甫傳》的信箋,夏承燾《讀(愛國詩人杜甫傳)》書評一篇等。本次圖文版提供瞭豐富的資料,對於感受杜甫、理解馮至與《杜甫傳》都有很大的幫助。
杜甫是我國曆史上有數的幾個偉大的詩人裏的一個,由於他對祖國與對人民的熱愛,寫齣許多反映與批判現實的、不朽的詩篇。在過去,無論在多麼黑暗的統治下,這些詩都不曾停止放射它們的光芒;如今,人民獲得瞭政權,祖國的前途呈現齣無限輝煌的美景,更沒有任何事物遮蔽它們的光芒的放射瞭。他齣生在一個屬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傢庭裏。他怎樣從炫耀自己的傢族轉到愛祖國,從抒寫個人的情感轉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樣超越瞭他的階級的局限體驗到被統治、被剝削的人民的災難,並因此使唐代的詩歌得到巨大的發展,這中間他經過瞭不少艱苦的過程和矛盾。
青年杜甫所處的社會環境能夠使他有裘有馬,允許他用放蕩與輕狂來鄙視人世的庸俗,可是卻沒有能夠使他放開眼睛直視現實的生活——隻有由於現實生活的認識與體驗,纔能在一個詩人心裏燃燒起對於人民和國傢的熱愛,這對於杜甫還要有所等待,等待到他喪失瞭裘馬,同時也放棄瞭放蕩...
評分大傢小輯·馮至四種《杜甫傳》 北京齣版社 哈金原名金雪飛,因曾在哈爾濱讀大學四年又非常喜歡這個城市,於是將哈金作為筆名。哈金1956年生於遼寜的一個偏遠的小鎮裏,十四歲的時候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軍隊經常編寫宣傳材料,為以後的創作奠定瞭良好的基礎。哈金在一個偏遠...
評分“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江漢》中這兩句詩是對杜甫一生最好的寫照。獨立於茫茫宇宙之間,詩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獨和無力,但我們也能從中看齣作為詩聖的杜甫他那博大的胸懷和對世事不能如願的惋惜。 我想就這樣吟著《江漢》去走進這個偉大詩人的一生。 翻開馮至先生的...
評分杜甫一生為我們留下瞭1400多首詩篇,是中國曆史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詩人。如果說李白的詩是天馬行空的靈魂寫意,那麼杜甫的詩則是漚心瀝血的工筆抒懷。從杜甫的詩中我們能聽到時代沉重的呼吸,看到他步履維艱的身影,並感受到詩人執著踏實的人生態度、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以天...
評分讀到這盛世傾覆的場景,實在讓我感到震撼和莫名的恐懼。(此文俗稱敘利亞淆) 托剋維爾曾經討論過美國政治社會的『起點』問題。總得來講,這個國傢起點很高:上帝賜予的優越自然條件,現代文明賦予殖民者的強大開拓力量,一係列先進文明的製度框架,共同奠定瞭這個聯邦共和國的穩...
誰瞭解他,就必須瞭解他的苦難和高尚,悲憫和絕望。國運、傢運、民生統統在他的情懷之中,那是他畢生的憂患,也是他流芳韆載的風骨。。。。詩人為詩人立傳,本來可以性靈貼近性靈,但不知為何馮至始終停留在外圍。
评分有點失望,但想想那個年代,能寫成那樣已經不錯瞭。
评分去成都前看完瞭這本書,到瞭杜甫草堂也就有瞭更深的感觸。
评分寫得一般,同樣是以詩人寫詩人,不如聞一多寫得有神采,本書倒是有些杜詩流水賬的意味。至於政治色彩、時代語言之類的缺陷,倒沒什麼可非議的。期待洪業的那本。
评分馮至也是我喜歡的詩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