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序言

1925年,王國維先生敏鋭地提齣:“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見時代,自來未有能比者也。”[1]上

世紀50年代以來,在先秦楚國故地,今湖北、河南、湖南省境,齣土大量戰國時代的竹簡(參看“簡冊齣土地點示意圖”),爲這一論斷增添瞭更加豐富的內涵。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發現的這類簡冊,大約有30多批、10萬字以上。其中如荊門包山簡、江陵望山簡、隨州曾侯乙簡、信陽長臺關簡、新蔡葛陵簡,有墓主生前蔔筮方麵的記録和關於喪葬的記録;包山簡的大部分和江陵磚瓦廠簡是司法、行政文書;信陽長臺關簡的一部分、荊門郭店簡、江陵九店簡、上海博物館購藏竹簡以及新近披露的清華大學購藏竹簡,則是各種珍貴的思想文化和數術方麵的典籍。對這些簡冊的整理和研究,吸引瞭海內外衆多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在中國齣土文獻這門學問中,開闢齣一個生機勃勃、前景寬闊的新領域。

在一般意義上,人們習慣把這些簡冊稱作“楚簡”。或者用“楚係簡牘”的叫法,把與楚國關繫密切的曾侯乙簡也包括進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學者認爲有些書籍類簡冊可能來自其他諸侯國,不宜徑稱作“楚簡”。我們采用“楚地齣土戰國簡冊”一名,希望避免這些不確定因素,把楚人控製地區齣土的簡冊全部包含進來。在今湖北雲夢,齣土有戰國晚期的秦簡。如果把楚地理解爲楚人控製之地,這些資料應該可以分彆開來。

本書是2003年底立項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閤整理與研究”(03JZD0010)的基本成果。

2002~2003年,在實施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戰國楚簡綜閤整理與研究”(2001ZDXM770006)期間,我們就已收集到部分竹簡照片,並使用湖北省博物館配備的上世紀90年代齣産的紅外成像係統拍攝湖北省博物館、考古所收藏的幾批楚簡,但效果欠佳。攻關項目啓動後,利用日本早稻田大學提供的新型紅外成像係統(IRRS-100)重新進行拍攝,先後取得望山簡、九店簡、曹傢崗簡、曾侯乙簡全部,長颱關簡大部以及包山簡約半數的紅外影像,效果大多比較好,同步還套拍瞭一些數碼照片。同時,花氣力蒐求先前拍攝的各種圖像資料,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考古》編輯部檔案中找到上世紀50年代編寫《長沙發掘報告》時的五裏牌簡工作用照片;在文物齣版社庫房中找到上世紀80年代齣版《信陽楚墓》使用的長颱關簡照片,在河南省考古所資料室找到部分底片;包山簡得到照片和底片;郭店簡得到兩種照片和底片,後來又得到文物齣版社齣版字帖用的部分彩色照片;曾侯乙簡照片找到兩種;仰天湖簡、楊傢灣簡也都找到底片,夕陽坡簡則是新作瞭拍照。這些簡長、寬、契口位置等數據,也儘量測量、記録。這樣,納入研究計劃的14種簡冊都取得瞭在現有條件下最好的圖像資料和相關數據,爲整理、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4年底,轉入整理、研究階段。至2007年夏,項目基本成果《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含全部竹簡圖録、釋文和完整的注釋)完成初稿。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以《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稿本爲基礎,撰寫項目最終成果《楚地齣土戰國簡冊(十四種)》。這個本子不包括竹簡圖版;注釋大多隻交待基本結論,而略去分析、引證的文字。2008年4月通過專傢組鑒定結項。其後,根據專傢組意見,課題組對《楚地齣土戰國簡冊(十四種)》與《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的書稿又作瞭一次全麵核對和修訂。

在項目設計時,我們就考慮像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這樣尚在陸續公布的資料,應該成爲參考、綜閤研究的對象,而不宜納入綜閤整理的範圍。《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包括包山、郭店、望山(2批)、九店(2批)、曹傢崗、曾侯乙、長颱關、葛陵、五裏牌、仰天湖、楊傢灣、夕陽坡等14種簡冊資料,共計整簡、殘簡3500多枚,竹簡文字將近50000個。這些資料中,內容較多的每種一冊,如包山簡、郭店簡、望山簡、曾侯乙簡等;內容較少的則閤數種爲一冊。每種簡冊有説明、釋文和注釋。其後列齣主要參考文獻。

書稿的撰寫,以普遍得到改善的竹簡圖像、尤其是多批紅外影像爲基礎,匯集、吸納海內外學者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並融入課題組成員各自探究和相互切磋的諸多心得,在十四種簡冊資料的文本復原和內涵揭示方麵,都取得大量、重要的進展。這主要錶現在:

一、閲讀、利用海內外學者大量文獻。爲反映最新成果,引述文獻不設時間下限,引證的最新成果晚至2008年鼕定稿之時。通過梳理、分析,采用閤理和比較閤理的觀點,那些可備一説者也收録備考。凡編連、釋文、句讀、解釋有異處,對諸傢之説給齣交待,便於參考、核閲。先前有的著述在徵引時核校未精或筆誤處,也因而得到訂正。如包山簡原考釋引“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齣處作《漢書•景帝紀》,今改作《漢書•高帝紀》;劉信芳(2003A,130頁)引《璽匯》“裏間愄大夫鉨”編號作0318,今改爲0183。

二、盡可能收集簡冊照片,研摩竹簡實物,並利用紅外成像係統檢視多批錶麵沒有字跡的竹簡,發現瞭一些先前無記録的簡文。如九店56號墓45號簡頭4字右半和下文“南”字殘片、曾侯乙1號簡背麵題字“右令建馭大旆”,原無圖像記録,現取得紅外影像。在曾侯乙簡先前被當作空白簡的資料中,新發現一枚有字簽牌。望山1號墓簡146號,看原物,其下端削尖,改歸於簽牌。

三、通過研讀竹簡照片和紅外影像,比對新齣土資料,改釋或新釋多處簡文。利用紅外影像讀齣的,如包山74號簡的“率”,82號簡的“遠”,120號簡的“周”,122號簡的“大夫”閤文,256號簡“皆又”,260號簡簡首的“一”,272號簡的“金釛”閤文;望山1號墓138號簡“辛”和兩處“甲戌”,178號簡“門”、“城”;望山2號墓28號簡的“黃”;九店56號墓36號簡的“蒥”,116號簡的“夫”;九店621號墓47號簡的“幽”,78號簡的“內”;曾侯乙174號簡的“駁”,184號簡的“葈”,78號簡的“裏”,183、185、199號簡中的“驈”,等等。新讀齣的字中,有的涉及很重要的問題。比如包山120號簡的“周”下爲“客”字,“周客”即周國使者。先前所知楚簡中隻見有“東周之客”。“周客”的發現,對戰國時周王室以及東西周二國的研究,提供瞭新綫索。又如122號簡“大夫”上接“亞”字,“亞大夫”一職曾見於《左傳》昭公七年,在戰國簡冊中是首次齣現。

課題組一直對陸續刊布的簡牘新資料作跟蹤研究,用以驗證、修訂先前的認識。郭店竹書《六德》22號簡“以奉”下閤文,陳偉(1999C,32頁)疑爲“社稷”二字,後(2002,120頁)改從他人之説;上博竹書第五冊齣版後,我們以《姑成傢父》3號簡的“社稷”與《六德》22號簡的閤文比勘,確認爲“社稷”。郭店竹書《老子甲》1號簡“棄”下一字,衆説紛紜。崔仁義(1998,44頁)釋爲“慮”,裘錫圭(2000B,26~27頁)支持此説。我們指齣上博竹書《三德》15號簡原釋爲“且事不成”的“且”應改釋爲“慮”,此字寫法與《老子甲》的這個字相同,爲崔、裘二氏之説提供瞭佐證。

四、對先前整理者的綴閤、編連有一些重要改進。如郭店竹書《五行》19號簡上段殘缺。先前列爲“竹簡殘片”的21號殘片寫有“始亡”二字,通過對字形、筆劃的對比,可判定爲19號簡所殘。曾侯乙78號簡簡首“裏”字據紅外影像釋齣後,再比勘辭例,可知其上當與53號簡連讀。曾侯乙52號簡開頭二字“馬尹”之間,整理者原以爲有扁圓形墨塊,歸於A類中。看紅外影像,此處實無墨塊,根據書寫風格和內容,可以放心地接在210號簡之下。葛陵簡殘缺嚴重,綴閤、編連的餘地也大。如我們提齣甲三198、199-2與甲三112二簡可連讀,進而發現這條簡文記有三次命辭、兩次占辭,連續作有三次貞問;這種一次數貞、步步深入的做法,與包山簡中隻有一次貞問的情形頗不相同。

五、對於簡文詞語的注釋,也在藉鑑成説的基礎上,提齣許多有依據的新解或補證。如包山151~152號簡的“城田”,我們提齣:“疑當是田名,與154號簡‘啻苴之田’相當。”對“一索畔(半)畹”,劉釗(2002C,123頁)認爲:“索”或與“一”連讀,指一種民間的計量單位。“畹”由徐在國(1998B,80頁)、李零(1999B,159頁)等人釋齣。我們進而把“畔”讀爲“半”,指齣:“索”與“畹”對文,分彆位於“一”、“畔(半)”後,均當是長度單位。劉釗之説可從。《玉篇》田部:“秦孝公二百三十步爲畝,三十步爲畹。”如依此推算,番戌食田長八十尺,寬十五步。對這份記録土地交易的文件,作齣進一步探討。蔔筮禱祠簡中,常常有祭祀連續五位先人的記録。我們推測:楚簡所見禱祠五世王父王母以至父母的記録,大概與親屬製度有關。在先秦古人的親屬製度中,五世是一個很重要的界限。《禮記•大傳》雲:“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鄭玄注:“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親盡無屬名。”從語義詮釋推進到製度探索。郭店竹書《太一生水》10號簡“青昏其名”的“青昏”,原整理者讀作“請問”,後來有好幾種猜測,其中李零(1999C,319頁)引Donald Harper説:“青昏”即天地的“名”,馬王堆帛書《卻穀食氣》篇講天地六氣有“青昏”,或即這裏的“青昏”。我們指齣:馬王堆漢墓帛書《卻穀食氣》篇所列可食之氣有“朝霞”、“輸陽”、“銧光”、“行暨”等,“昏清”是其中一種氣名,與本篇“青昏”不同。上博竹書《季康子問於孔子》2號簡“青昏”正用作“請問”。對原整理者之説作齣有力的支持。葛陵甲三31號簡中的“繇”,整理者讀爲“謠”,陳偉(2004D,38頁)指齣:葛陵簡的主體是蔔筮記録,“其繇曰”與《左傳》多處“其繇曰”相當,其後言辭簡短有韻,作爲繇辭顯然比作爲一般歌謠之辭的可能性要大。率先揭示瞭簡冊中的這一重要信息。

簡牘整理和研究,需要麵對種種全新的問題,極富挑戰性,是一個充滿艱辛和興味的學術領域。我們曾經説過:“任何一批時代較早的齣土文獻,都會在原始資料公布之後有一個歷時較長、由較多相關學者參加的討論過程,纔能在文本復原和內涵闡釋上,達到較高的水平,形成大緻的共識。對於用古文字寫成的先秦竹簡資料來説,由於文字辨識和簡序排定上的難度,尤其如此。那種畢其功於一役的願望或期待,是很不切實際的。”[2]閤集的編撰工作極爲繁雜和艱巨,

我們自己又存在眼光、學養方麵的局限,其中肯定存在種種不足和瑕疵。我們期待著同行專傢批評、指正。

在人文學科中設置大型、集體項目的必要性,人們可能有不同看法。毋庸置疑的是,對於大批簡牘資料綜閤整理與研究這類課題,如果沒有一個成規模而又能夠有效閤作的學術團隊,完全無法想像。從2003年底“楚簡綜閤整理與研究”作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立項到閤集陸續齣版,耗費瞭五六年時間。這些年中,課題組同仁爲踐履投標評審書中的設計目標,盡最大努力作好項目,傾注瞭大量心血。其中的艱辛,不親身經歷,難以有真切體會。

閤集中各種簡冊釋文、注釋作者是:包山簡陳偉、劉國勝、鬍雅麗,郭店簡李天虹、彭浩、龍永芳、劉祖信,九店簡李傢浩、白於藍,望山簡許道勝,曾侯乙簡蕭聖中,長臺關簡劉國勝,葛陵簡彭浩、賈連敏,湖南諸簡陳鬆長。“簡冊齣土地點示意圖”由凡國棟初繪,蔔慶華幫助清繪。具體各批簡冊齣土地點示意圖由李靜製作。造字是葉芃、劉淨。

課題組中主要負責專題研究的陳偉武教授、虞萬裏研究員、晏昌貴教授、丁四新教授、吳良寶教授、蕭毅博士、曹建國博士、陳仁仁博士、宋華強博士、李明曉博士、範常喜博士、禤健聰博士、工藤元男教授,對閤集的完成也有直接、間接的貢獻。他們的參與項目的主要成果,將在《楚地齣土戰國簡冊研究》這套書中體現。

本項目順利完成,高度依賴於竹簡資料的有效獲取。作爲項目閤作單位的領導,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的王紅星先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孫新民所長和張誌清副所長、湖南省博物館陳建明館長、荊門市博物館劉祖信副館長和龍永芳副館長,在原有照片、底片的搜取和紅外影像拍攝方麵,給予瞭關鍵性支持。已故湖北省博物館前館長舒之梅先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長陳振裕先生和該所的楊定愛先生、文物齣版社的蔡敏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資料室前主任李健民先生,荊州博物館老領導滕壬生先生,也都給過重要幫助。湖北省博物館的郝勤建先生,在照片拍攝上齣力尤多。

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工藤元男教授,作爲項目閤作者,提供日本21世紀COE計劃購置的紅外綫成像係統,讓我們看到瞭肉眼無法辨認的字跡。香港大學單周堯教授用“香港資助局”項目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閤作開發的“楚簡字形、辭例數據庫”,大大提高瞭字形比對、研究的效率。

項目立項後,根據評審專傢組的建議,課題組聘請李學勤教授、裘錫圭教授、曾憲通教授、林澐教授、龐樸教授擔任顧問。五位先生對項目順利實施給予瞭多方麵的指導和幫助。

項目競標評審組專傢項楚教授、張忠培教授、薑伯勤教授、林澐教授、榮新江教授,項目結項鑒定組專傢李學勤教授、林澐教授、李均明教授、王子今教授、蔔憲群教授,對項目的實施和成果的修訂,提齣過重要意見和建議。

武漢大學領導,學校社科部、人事部領導,歷史學院前任書記楊果教授、前任院長張建民教授和現任書記柳芳同誌,對項目的申報和實施,給予瞭政策支持和製度保障。在學校主要領導的直接關心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得以創建並健康發展,成爲項目運行的可靠平臺。學校實行的訪問教授製度,使課題組最重要成員之一——彭浩先生住校研究成爲可能。

在閤集齣版之時,對於上述各位同事、師友和領導,對於曾經給予各種幫助而未能一一提到諸多朋友,心中充滿感激之情。

陳偉

2009年初

凡例

一.本閤集收録歷年楚地齣土戰國簡冊14批:包山簡、郭店簡、望山簡(2批)、九店簡(2批)、曹傢崗簡、曾侯乙簡、長臺關簡、葛陵簡、五裏牌簡、仰天湖簡、楊傢灣簡、夕陽坡簡。

二.每批簡冊包含有關於發現、整理和資料發錶的介紹(內容比較複雜的部分,有的另加説明)、釋文與注釋,其後附主要參考文獻。

三.釋文一般按內容分篇。簡冊原有篇名的,保留原篇名。原無篇名的,基本沿用原整理者所用篇名。原無篇名或原擬篇名不宜沿用的,據文意擬加。

四.沿用先前發錶時的竹簡編號和順序。簡序調整的各傢意見,在釋文之前或相應位置説明。隻對有一定共識、並且影響簡文閱讀、理解的地方,纔對編連作必要改動。改動後編號不變。圖版按新釋文順序排列。

五.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齣,不嚴格按簡文字形隸定。難於隸定的字用簡文圖片錶示。內容相接的簡文,釋文連寫;分段、分章者另起行。不連接和不能確定連接的簡文,釋文空一行書寫。

六.異體字、假藉字隨文註齣通行字,寫在()號內。確認的錯字隨文注齣正確字,寫在〈〉號內。根據殘畫和文意可以確認的字寫在【】號內。根據文意或他本可以確切補齣的缺文,也寫在【】號內。筆劃不清或已殘去的字,用囗號錶示,一囗對應一個字;字數無法確認的,用……號錶示。竹簡殘斷,用 號錶示。奪字或衍字,釋文照録,而在注釋中説明。

七.簡文中原有符號一般不保留。閤文和重文號一般直接析書。釋文另加標點。

八.注釋中,引述原先整理者的釋文、注釋,一般徑稱爲“原釋文”、“原考釋”或者“整理者”,不標齣作者、版本和頁碼。本次整理者的意見,用“今按”錶示。

九.注釋中的引述儘量簡明扼要,一般擇要引述論點和主要論據。引述其他學者的錶述,凡有明顯筆誤或者核對未精者,徑行改過。

十.參考文獻中,有些論文先在會議、網絡上發錶,再由刊物、文集刊載或收録。如果會議、網絡發錶與刊物刊載相隔時間不長,一般隻給齣刊物刊載的數據。如果相隔時間比較長,或者後來有修訂,則附加説明。多位學者大緻同時提齣相同觀點時,大體按正式發錶時間的先後揭舉二三位,不逐一交待。

前言

郭店竹簡齣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1號墓,由荊門市博物館1993年10月發掘。郭店墓地在江陵楚紀南城遺址之北9公裏,與相鄰的其他墓地連成一片,是楚國墓葬密集分布的地區(見圖)。郭店1號墓為長方形土坑竪穴墓,葬具為一槨一棺。槨室分作頭廂、邊廂和棺室,隨葬有銅、陶、漆木、竹等各類器物,竹簡齣於頭廂。從墓葬結構和隨葬器物看,是一座小型楚墓。

關於墓葬年代,荊門市博物館(1997,35~48頁)根據墓葬形製與器物特徵,認為具有戰國中期偏晚的特點,下葬年代當在公元前四世紀中期至公元前三世紀初。李學勤(1999A,13、15頁;1999B,18頁)更進一步指齣,墓的年代約當公元前四世紀末,不晚於公元前三百年;墓中竹書的書寫時間應早於墓的下葬,其著作年代自然還要早些,均在《孟子》成書之前。彭浩(1999A,361頁)也指齣:下葬年代約在公元前三百年,距公元前316年的包山2號墓相去不久,並不會遲至戰國晚期。

墓中齣土一件帶有刻銘的漆耳杯,發掘者釋為“東宮之不(杯)”。李學勤(1999D,79頁)改釋為“東宮之帀(師)”,由此引發墓主身分的討論。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將杯銘第四字釋作“帀(師)”似更為閤適。但同意這種釋讀的學者,對墓主人身分的認識也不一緻。從墓葬規格、隨葬品可以瞭解到:墓主人應該是低級貴族,大概與“士”相當,生前喜愛典籍的收藏、研讀。

郭店楚墓齣土的竹書文獻,主要是儒傢和道傢著作,共十八篇。其中道傢著作有《老子》甲、乙、丙與《太一生水》;《語叢四》講遊說之術,李零(1999B,477~478頁;2002B,44頁)認為屬於道傢陰謀派。儒傢著作則有《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齣》、《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等。其中大多失傳已久。迄今為止,在科學發掘齣土的文字資料中,郭店竹書是唯一一批保存比較好的先秦典籍,學術價值極高,在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先秦思想史,尤其是先秦學術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7年,荊門市博物館發錶《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第7期),公布瞭墓葬資料和竹簡的一些情況。1998年5月,荊門市博物館編撰的《郭店楚墓竹簡》由文物齣版社齣版,發錶730枚竹簡的照片和彭浩、劉祖信所作釋文、注釋(以下稱“整理者”)以及裘錫圭所作按語(以下稱“裘按”)。同年10月,科學齣版社齣版崔仁義《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發錶瞭《老子》和《太一生水》的照片和崔氏的釋文、注釋,其照片與《郭店楚墓竹簡》有別。[3]龍永

芳(2002)披露瞭在竹簡養護過程中發現的一枚先前未曾刊布的新簡。2002年10月,文物齣版社齣版“簡帛書法選”《郭店楚墓竹簡》係列,所用照片大部分由金陵拍攝,少數由鄭華等人拍攝。

這次郭店竹簡的整理工作,是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與荊門市博物館閤作進行的。負責釋文和註釋的有李天虹、彭浩、龍永芳、劉祖信。分工是:《唐虞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齣》、《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由李天虹負責,《老子》、《太一生水》、《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忠信之道》由彭浩負責,《緇衣》由劉祖信負責,《語叢四》由龍永芳負責。最後由李天虹通稿,陳偉、彭浩審定。圖版採用《郭店楚墓竹簡》中的照片,遺漏簡及本次公布的簡背文字照片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協助。

(信息來源:簡帛網)

[1]《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王國維文集》第4集,33頁,中國文史齣版社1997年5月。

[2]陳偉《郭店竹書別釋》“緒言”,湖北教育齣版社2002年12月。

[3]荊門市博物館(1998,前言2頁)說明:《郭店楚墓竹簡》工作所用照片由金陵、周光傑攝製,齣版圖版所用照片

由郝勤建拍攝。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8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文物齣版社
作者:陳偉、彭浩主編
出品人:
頁數:128
譯者: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28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1033447
叢書系列: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

圖書標籤: 楚簡  簡帛  齣土文獻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郭店楚墓竹書  古文字  簡帛學  簡帛  考古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不管怎麼說。楚簡入門最佳讀本吧。

評分

開本方便閱覽,釋文對較新的成果吸收不太夠 隸定錯字有幾篇問題多。

評分

開本方便閱覽,釋文對較新的成果吸收不太夠 隸定錯字有幾篇問題多。

評分

不明白為什麼全書都用銅版紙

評分

有點坑人 跟十四種沒啥區別啊

楚地齣土戰國簡冊閤集(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