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论文和杂感23篇及题记、后记各1篇。
《坟》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坟》中部分杂感,锋芒直指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坟》中杂感艺术特色鲜明——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收放自如。
附袭沙和王伟君插图。袭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之前对鲁迅有一个刻板印象:活到中年看鲁迅才最合适,有些人生阅历再看鲁迅会更合适。这个说法仔细掂量起来,倒没有什么错处,毕竟文字都是人生经验的结晶。 可现在却认为,最应该看鲁迅作品的,倒是像我这般年纪的青年人,三观还未形成完全,对事物的看法尚可有改变的余地的青...
评分记2019年3月3日读书会 昕: 对有意义的历史的讽刺。 杨: 杂文是较难分类的一个文体。 诗词歌赋占主导的古代。古人理解的文十分宽泛,并非现在的四分法(从西方移植而来)。 《文心雕龙》有100多种文体。 现在的审美看起来很精,其实狭隘。 在鲁迅之后,杂文在文学中获得了真实地位...
评分 评分前四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读得真是对白话文运动感恩戴德。之后就开始顺畅了。 有意思的是,《坟》里面居然有好几篇是鲁迅对女性和女权的探讨。《我之节烈观》开篇讨论“人心日下,国将不国”的论调,结果没想到几段之后,直接过度到“节...
评分“国骂”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口头语了,无论其男与女、老与幼、尊与卑,反正都是要来一句国骂,最为自己的开口语或者是结束语,也有将其穿插于自己的整个讲话,重复出现,无所累烦,竟至以开心、难过、悲愤、激动,都是要大展其威的。我们的国骂由来已久了,我是很想找一找...
好的作品就像这样:过去多少年,都是经典,都在讽刺
评分最喜欢这篇
评分说来有意思,考研的时候读的
评分凑个数,有这个版的野草
评分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手贱一样一直拿来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