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本「2006年」到這「2009年」,國際演藝評論傢協會(香港分會)和友好的夥伴,一直辛勞工作,為這頗具姿采的香港劇壇,留下瞭麵相由厚笨到輕薄,內容由粗略到全麵的四本年鑑。我們為能夠這麼做感到喜悅。
感到喜悅,因為,首先,我們慶幸「逢時」,這種對客觀資料比較重視的觀念,在上世紀長期以來都不是主流,現在卻更廣泛地得到認同瞭,所以,我們纔有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持,纔有條件去認真地做這工作。於是,我們纔有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這真是基礎嗎?僅是這四本不代錶什麼,文化建設的道路漫長。然而,正如去年說的,從第一本的草創,第二本的發展,到第三本的定位,我們委實期望這年鑑能夠從「存在」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個性和特質。
(前言‧張秉權 - 國際演藝評論傢協會(香港分會)主席)
我們去年花瞭很多時間去構思和建立一個具搜索功能的資料庫。這發展是年鑑的另一大步……年鑑在具體形態上是輕巧瞭,但我卻越感到其重,是對本地劇場發展的紀錄、整理、書寫和研究的承擔。感謝業界的前輩和朋友對「香港戲劇年鑑」的關注,一方麵肯定年鑑的意義,亦對之有更多期望,希望資料能夠更具體地反映業界情況;特別是對於演齣票價的調整、觀眾數據、場地、主辦和資助單位資料等。這些資料我們都在可行的情況下陸續加入,而對這些資料的需求,在在都透露著「西九」這次文化藝術發展範式轉移前(或進行中)的未知的期待與不安。我希望年鑑不僅有迴顧的功能,它亦有前瞻的視野,能夠與香港一同見證和紀錄這重要的發展。
(前言‧陳國慧 - 《香港戲劇年鑑2009》編輯及統籌)
發表於2025-01-19
香港戲劇年鑑2009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香港 戲劇 劇場
香港戲劇年鑑2009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