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州四海風雅同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蕭啟慶 江蘇泰興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哈佛大學博士,以蒙元史研究馳譽海內外,著有《西域人與元初政治》、《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元朝史新論》、《內北國而外中國》、《元代族群文化與科舉》、《元代進士輯考》及英文《元代軍事制度》、《蒙元前期名臣傳論》、《劍橋中國史》第六卷(聯合編著)。


九州四海風雅同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3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九州四海風雅同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九州四海風雅同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作者:蕭啟慶
出品人:
页数:4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2-6
价格:580NT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860327946
丛书系列:院士丛书

图书标签: 蒙元史  历史  蕭啟慶  中国古代史  元代  族群融合    蒙古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元朝是中國史上前所罕見的一個多元族群社會。 過去在一般印象中,蒙古、色目人高高在上,對漢文化極少接觸,各族菁英可說是相互隔離,欠缺統合。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元代中期以後,一個日益壯大的蒙古、色目士人群體業已出現,而且蒙古、色目士人與漢族士人交往密切,形成一個多族士人圈。

《九州四海風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與發展》自四個方面論證此一主旨。第一:蒙古、色目士人群體的出現與成長。第二:由於文化素養相同,各族士人乃能形成同鄉、姻親、師生、座主門生與同年及同僚等關係,而這些關係更進一步成為各族士人間密切交融的一個網絡。第三:集體文化互動之頻繁。第四:士人群體意識之凝聚,顯然各族士人之群體意識己凌駕於族群意識之上。

總之,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雖然對當時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不大,這些蒙古、色目士人家族也未真正漢化。但是,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已經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都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打破了元朝族群歧视政策的一般印象,作者认为元中期以后,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形成了一个多族士人圈,萧氏选择以“士人化”取代“汉化”,其内涵为接受汉族文化不意味着放弃其族群认同与原有文化,关于此点过,谈及民族认同往往以非血缘的文化观作为传统中国的特色所在,但也有将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混为一谈的模糊面,作者在此方面的努力值得珍视。作者通过考察元朝士人的社会网络,认为各族交往是以社会阶层而非族群为基础,不过这与马史观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的说法相一致。对于儒家价值观的接受,可以理解元朝末年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的殉国及隐逸行为,并非单纯的族群冲突。当然作者也指出此士人圈的成立对于当时的政治及社会影响不大,且受到族群等级制影响,蒙古色目士人均未放弃其族群与政治认同,直至明朝建立,以强制手段迫使其汉化。

评分

正如友邻所言,标题好。没有细看,但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致论点是认为元代中后期,蒙古人、色目人中一批仰慕汉文化的士人与汉族士大夫交往唱和,他们已经被纳入汉士大夫的交往关系网络。但是作者说这些士人仍然保持了自己的族群认同。作者论证方式大多是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展开,似乎很有力,但其实未必。作者似乎想在汉化与非汉化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我觉得更有价值的探讨应该是分析他们在元明鼎革之后的命运,与朱元璋再造华夏的意图与政策结合起来,看其中的族群互动,也许会比较有意思。最近,关于明初的族群问题已经有人探讨了,在最近的《历史人类学学刊》有篇很好的文章。

评分

本书打破了元朝族群歧视政策的一般印象,作者认为元中期以后,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形成了一个多族士人圈,萧氏选择以“士人化”取代“汉化”,其内涵为接受汉族文化不意味着放弃其族群认同与原有文化,关于此点过,谈及民族认同往往以非血缘的文化观作为传统中国的特色所在,但也有将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混为一谈的模糊面,作者在此方面的努力值得珍视。作者通过考察元朝士人的社会网络,认为各族交往是以社会阶层而非族群为基础,不过这与马史观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的说法相一致。对于儒家价值观的接受,可以理解元朝末年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的殉国及隐逸行为,并非单纯的族群冲突。当然作者也指出此士人圈的成立对于当时的政治及社会影响不大,且受到族群等级制影响,蒙古色目士人均未放弃其族群与政治认同,直至明朝建立,以强制手段迫使其汉化。 @

评分

【元朝多元士族文化圈】这一概念的开创作品,堪称蒙元史研究的里程碑,萧先生开头说以往的研究的研究漠视了蒙古人、色目人对汉文化的接触,无视这优秀的【多元民族交流圈】的形成。但萧启庆在结尾又给予了较低的评价,强调这些蒙古人、色目人是在明代才【汉化】的,不像大陆那样爱说各族兄弟的融合而说同化。或许是因为他征服王朝观念很重,把汉人以外的其他民族视为中国的【他者】、【异民族】,而不是像大陆那样说一开始就是种花民族,同胞兄弟。

评分

本书打破了元朝族群歧视政策的一般印象,作者认为元中期以后,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形成了一个多族士人圈,萧氏选择以“士人化”取代“汉化”,其内涵为接受汉族文化不意味着放弃其族群认同与原有文化,关于此点过,谈及民族认同往往以非血缘的文化观作为传统中国的特色所在,但也有将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混为一谈的模糊面,作者在此方面的努力值得珍视。作者通过考察元朝士人的社会网络,认为各族交往是以社会阶层而非族群为基础,不过这与马史观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的说法相一致。对于儒家价值观的接受,可以理解元朝末年蒙古、色目与汉族士人的殉国及隐逸行为,并非单纯的族群冲突。当然作者也指出此士人圈的成立对于当时的政治及社会影响不大,且受到族群等级制影响,蒙古色目士人均未放弃其族群与政治认同,直至明朝建立,以强制手段迫使其汉化。

九州四海風雅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