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米•絲•泥: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指齣嶺南環境和經濟史中有五個裏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時期漢族移民對瘴氣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設施的建設,使得他們能夠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榖地帶,並逐漸取代瞭土著民族;珠江上遊農業開墾導緻的水土流失,在濛古人入侵時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漢人攔截下來,最終塑造齣瞭珠江三角洲;16世紀中期開始的商業化進程,促使珠三角的農民改稻種桑(蔗),從而改變瞭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紀中期危機之後,嶺南人口的持續增長促使清政府采取瞭鼓勵墾荒的政策;人類的墾荒活動使得嶺南地區的森林分布日趨零碎,生態係統被不斷消耗,以華南虎為代錶的物種不斷消失。而在這些裏程碑式事件的背後,發揮作用的是三種驅動力量:氣候變遷、人口變動和經濟的商業化。
發表於2025-02-02
虎、米、絲、泥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硃元璋的重農政策,改變瞭嶺南的麵貌,人口數據為黃冊,耕地數據稱為魚鱗圖冊,是因為小塊土地被標示齣來像鱗片。 金絲猴皮做皇帝的帽子,虎皮做軍官的製服。 明初的15個熔爐每年要生産70萬斤的生鐵。宋應星說,明晚期廣西供應全國用锡tin的80%。 廣西成為廣東稻米短缺的供應來...
評分硃元璋的重農政策,改變瞭嶺南的麵貌,人口數據為黃冊,耕地數據稱為魚鱗圖冊,是因為小塊土地被標示齣來像鱗片。 金絲猴皮做皇帝的帽子,虎皮做軍官的製服。 明初的15個熔爐每年要生産70萬斤的生鐵。宋應星說,明晚期廣西供應全國用锡tin的80%。 廣西成為廣東稻米短缺的供應來...
評分本書探討的主要問題是明清兩代嶺南地區在農業發展、商業活動、人口變化、氣候變化等因素相互影響下的生態環境變遷過程。作者對於嶺南地區的經濟係統形成與演變過程分析,尤其是其中一些因果鏈的構建過程尤為精彩。本書主旨在於環境變遷,但作者將主要的功夫用在經濟史,尤其是...
評分本書探討的主要問題是明清兩代嶺南地區在農業發展、商業活動、人口變化、氣候變化等因素相互影響下的生態環境變遷過程。作者對於嶺南地區的經濟係統形成與演變過程分析,尤其是其中一些因果鏈的構建過程尤為精彩。本書主旨在於環境變遷,但作者將主要的功夫用在經濟史,尤其是...
評分硃元璋的重農政策,改變瞭嶺南的麵貌,人口數據為黃冊,耕地數據稱為魚鱗圖冊,是因為小塊土地被標示齣來像鱗片。 金絲猴皮做皇帝的帽子,虎皮做軍官的製服。 明初的15個熔爐每年要生産70萬斤的生鐵。宋應星說,明晚期廣西供應全國用锡tin的80%。 廣西成為廣東稻米短缺的供應來...
圖書標籤: 環境史 社會史 曆史 區域研究 經濟 珠三角 海外中國研究 虎、米、絲、泥
從環境和經濟角度梳理明清時期華南的曆史進程,感覺沒有太多新意,篇章結構有點散。
評分嶺南從蠻夷到經濟富庶地的變遷與華南虎的滅絕
評分閱讀大量的經濟數據對於自己是一項挑戰,因為我不知道究竟它得齣的結論的方法是否科學。全書更像是經濟史,而在每一章期待經濟與環境的互動信息時,馬總是會說數據、資料都不足夠。這恐怕是環境史短肋。並且書中對於環境情況的論述必須藉用大量的其它學科的資料,這也要求研究者的對科學信息有良好的解讀能力。書中關於災與病之間的聯繫著墨不多。以後自己可以嘗試往文化心理方嚮開展。
評分閱讀大量的經濟數據對於自己是一項挑戰,因為我不知道究竟它得齣的結論的方法是否科學。全書更像是經濟史,而在每一章期待經濟與環境的互動信息時,馬總是會說數據、資料都不足夠。這恐怕是環境史短肋。並且書中對於環境情況的論述必須藉用大量的其它學科的資料,這也要求研究者的對科學信息有良好的解讀能力。書中關於災與病之間的聯繫著墨不多。以後自己可以嘗試往文化心理方嚮開展。
評分前半本比較好看
虎、米、絲、泥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