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余庆(1924—2014),湖南省湘阴县人。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和《拓跋史探》。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田余庆
出品人:
页数:4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4-2
价格:4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33489
丛书系列:中华学术精品
图书标签:
  • 历史 
  • 田余庆 
  • 魏晋南北朝 
  • 中国历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秦汉 
  • 魏晋 
  • 中华书局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辑存的是书名断代范围之内的近年读史之作。文章一般写在1979-1989的十年之间,少数文章定稿稍晚一点,但内容都是在这十年之中酝酿的。有两篇写得较早,这两篇与《探微》其他文章在观点上有承袭或照应之处,所以经删节后也选收进来了。  以《探微》名书,无新鲜感,不惬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时限这一因素放到书名中去。这十年与过去大有不同,读书写作的外部条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难得的。有一位文学家以《十年蹒珊》为文章标题,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个类似的书名。但是琢磨许久,终于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历史学毕竟不同于文学,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内容缺乏现实感,本来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较浓缩,读起来难得有轻松之感。这样的书,要赋予它一个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泼、简练的书名,反而不伦不类,不如虽平淡却实在一点为好。我的兴趣在钩沉发隐,以《探微》名书,倒也符合实际。  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经过修改,有的改动很大,甚至重写一过。所改动之处,或换题目,或增设文内标题,或补充订正资料,或调整充实论点。但是各文主旨概依旧说,以存其真。有几篇文章新加了简短的跋语,其内容一般是资料和论断有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时未能包含者,也有的是对原作的一些说明。由于《探微》所收某些文章原来已有了“附语”、“后记”之类,所以在编次《探微》时附加的这类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语”,以示与原有附加文字相区别。  十年来每有所思所作,总不免晚学之憾。但是自知之明和学有所守的体会却日渐增长。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在自己的一种著作付印后被问及此后写同类作品的设想,他回答说,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是东西,那就要后悔了,而后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强调说:“我宁恨毋悔。”对这几句话,我曾久久凝思。我知道,学科有不同,学识有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强比前人。不过“宁恨毋悔”的论学之语有如当代《世说》,读来浓郁沁心,极堪回味,我愿以为圭臬。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田先生著作分析资料之细密,逻辑之严谨常使人惊叹,又有兵家纵横之气贯串其间,令人拍案叫绝。 三国间政治权谋之风云诡谲,一一浮现于纸面之上,学术文章这样去写真是痛快极了。  

评分

雨多土润,万物生机勃发,门前梧桐新叶已经长成,观之极可喜。 今日趁着值班,读完田余庆先生的论文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田先生著作中以《东晋门阀政治》为代表作,此书可以说是具有典范性的作品,精悍无伦。晚年的《拓跋史探》虽多有妙想,但精力已衰;前期的《秦...  

评分

大赞这本书,关于曹丕三征东吴的结论令人叫绝,从史书中散落的军事线索以及地理位置等论据,来佐证曹丕三次东征的目的在平定青徐的军阀割据叛乱,而本意不在东吴,彻底扭转了曹丕临戎不武的形象。结论奇绝招式严谨考据精道,属于难得的历史论文写得比小说还好看。  

评分

这的确是大家之作!田先生在爬梳大量史料基础上运用政治集团理论分析秦汉魏晋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明争暗斗。探微发覆,以小见大,在有些史料不清之处作出合乎逻辑情理的推论。读此书方才领会到老辈学者基本功之扎实深厚,田先生对历史地理,目录学,年代学以及职官制度等基础知...  

评分

读书小记,只摘抄了原文,所思所想没有录上。笔记之后留有页数。文字没有仔细校对,可能会有语病错字。2011年6月版。 内史腾灭韩后不久,在秦、韩、楚接壤区域,果然发生过一些事故。腾攻韩,掳韩王安,秦以韩地置颍川郡;在秦王政十七年。《秦始皇本纪》《韩世家》以及两处《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过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就我这脑容量,读读三国演义就行了

评分

关于历史的思。很有味道的书籍,

评分

田先生的学问见识皆高,文字也要言不烦。

评分

读此书不能不佩服田先生对史料钩沉索隐、阐发幽微的功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看田先生解史另一大收获,是历史人物的禀赋固然重要,但事件与行为背后往往可能有更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动因,用传统的说法就是“势”使之然,论张楚、汉武、孙吴诸篇可概见。故而其治学颇有历史必然性的味道,当然也有认为其分析于偶然性估计不足者,聊备一说。

评分

田先生的学问见识皆高,文字也要言不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