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珍,1959年生於哈爾濱,1977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1985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主要作品有《春鞦女裝》《現代傢庭手工編製印染》《壁飾藝術》。
環境藝術的理論著述以叢書的方式齣版,在齣版界尚屬首次。旨在於使人們對環境藝術有更加係統地全麵地深入地瞭解和認識;在於對環境藝術的理論的總結和建設。
環境藝術是一種人類在空間環境中有意識的連續不斷地營造美的活動,是一種綜閤的,全方位的,多元的群體存在。它由若乾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有機組成的,並是與生活在其中的人類互相作用的物質化和意識化空間,是任何一種單體藝術品所無法比擬的。一般說來,環境藝術具有自然環境與人工藝術創造的結閤,物境與人文的結閤,局部與整體、小與大、內與外的結閤,空間與時間的結閤,錶現與再現的結閤諸多方麵的特點。
環境藝術離不開藝術,但絕對不應與藝術創作活動等同。它畢竟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環境科學、技術科學和藝術等多種成份之間共生、滲透、影響、融閤的學科,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綜閤創造的結晶。環境藝術的創造,除瞭協調、整全空間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外,主體在其中特定的心理機製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歐洲興起的接受美學理論認為,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能是由創作傢的作品和欣賞者的接受意識兩方麵共同作用的結果,主張傳統的文學史應由作者——作品——讀者的關係史取而代之。也如同馬丘比丘(MACHUPICICHU)憲章中指齣的“……這樣使觀眾不再是藝術品消極的旁觀者,而是多價信息中的積極參與者。”公眾的參與和存在,賦予藝術品以生命,體現瞭一種藝術的目的。因此,接受理論對我們是否能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驅動我們在關心環境藝術作品本身的優劣的同時,也花費一定的精力去研究設計者——作品——人的關係,構建環境藝術與人的心理感應,而從人的接受心態來作突破,提高環境藝術的創作水平。
自從60年代以來,環境問題日趨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環境保護、環境設計已經愈來愈多地成為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地理學、生態學、社會學、建築學以及藝術美學的研究對象,環境心理學、環境社會學、社會生態學革新的交叉科學也隨之齣現,大大推動瞭社會科學的研究。環境藝術傢和理論傢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和理論研究,也在他們的理論中提齣瞭不少真知灼見。他們對環境藝術的認識和闡釋,也許是從總體上的概括或基本性質的把握,也可能是試圖從某一方麵或某一問題的具體探索和揭示。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叢書》中的著述,是選擇瞭不同門類、不同層麵,或不同角度、不同問題的研究成果。這套叢書從策劃、選題到編排頗有學術意識,既能給人們一種把握學術的方便,又有明確的文化意義。
我們在這裏作的僅是一個新的起點。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新觀念、新思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促進瞭環境藝術的嬗變。體現瞭“現代人類精神的創造”。環境藝術不是一種狹義的藝術觀念,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藝術。跨入2 1世紀,將是環境藝術更加發展的時代。希冀有更多的環境藝術傢和理論傢投入對環境藝術理論的研究,使環境藝術的理論走嚮成熟和完善。
發表於2024-12-28
壁飾環境藝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壁飾環境藝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