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读《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 居中大已有数月了,却未曾造访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为现代著名大学者,一般的读书人皆知其名也。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
评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读《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 居中大已有数月了,却未曾造访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为现代著名大学者,一般的读书人皆知其名也。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
评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读《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 居中大已有数月了,却未曾造访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为现代著名大学者,一般的读书人皆知其名也。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
评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读《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 居中大已有数月了,却未曾造访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为现代著名大学者,一般的读书人皆知其名也。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
评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读《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 居中大已有数月了,却未曾造访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为现代著名大学者,一般的读书人皆知其名也。他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
按余英时所说陈氏晚年的心境影响其作品,“一是感怀身世,寓自伤之意;一则是感慨世变”,这种观点在陆健东的书出来以后,陈氏的晚年心境已经完全明白,这也正是近年来陈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所望,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今学人追求的典范。那么理解他的原诗已经不难体味到沧桑凄凉感慨的同时,可以自然的引发联想,这种指向是自然且明确的,读者自明。通过这种意会事实上已经不必刻意到具体是专为哪一年哪一事而作,这样反而觉得余英时所努力求证的暗码系统太穿凿了。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的话,也不一定不可以得到冯衣北的结论(比如人间自误佳期了和欲上高寒问今夕)反正本身就诗意模糊,怎么说都通。令我欣喜的倒是从余英时的解读中,读到一种无比的苍凉,中间典故的运用令人心碎。时代过去了,精神留下来。
评分我从多年前读余英时的书开始,对他就一直是敬佩的,甚至是仰慕。但对陈寅恪晚年诗文的曲解,却不得不说太过了,亏他想得出来!行文还失于油滑,完全不像大家风度。也许论辩的文字就得是这个调调?相对而言,冯衣北(金斯奋)虽然是受命写作为共产党代言,但语气就要平实一些。
评分第一篇尚可,第二篇简直就是胡来……
评分对余英时的批评还是切中肯綮的,只是史识部分多是胡扯。
评分两人释诗都太过穿凿了,学问太大,于是难免要卖弄,加上各自或多或少的政治偏见,便成就了这场争论。两人皆还在世,二十余年前的一场笔仗竟至今没有公论,百年后恐怕还要争执更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