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迪特·海爾曼(Judith Hermann):德國女作傢。1970年生於柏林。當過酒吧服務生,在紐約做過實習記者。1997年獲阿爾弗雷德·德布林奬學金,專心創作一年,完成短篇小說集《夏屋,以後》。該書1998年齣版後獲廣泛好評,作者因此獲不來梅市文學提攜奬(1998)、鬍戈-巴爾奬(1999)、魯道夫-亞曆山大基金會奬(1999)、剋萊斯特奬(2001)。2003年,她的短篇小說集《不過是幽靈而已》齣版,在德國亦大受讀者歡迎。
赫爾曼無疑是德國新銳作傢中,作品最少卻最受囑目的。九七年,獲得德國政府獎學金,整整一年在葛拉斯住過的艾伯河畔別墅裏寫作。隔年,《夏之屋,再說吧》齣版,那是她的第一本書,馬上受到德國文壇祭酒海尼斯基的肯定,連帶書市也暢銷。赫爾曼的文字簡潔,造句直接節省,一字不多也不少,生活的片段,在她筆下猶如透過放大鏡般清晰,故事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之間呈現齣特殊的張力;她寫作時刻意與小說人物保持距離的態度,反而激起讀者的熱情。因其住在柏林中心區(Mitte),獨特的城市居住經驗,使她關注的主題圍繞著柏林共和國、雙城、國傢統一、閤併與消失……提供一個讓她演繹文化衝突的可能。她小說的人物總是一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通常對自己的未來渾然不覺,不決定也不等待任何人、任何事,事實上,也無能做齣決定,有時就像阿米巴變形蟲,有愛固然好,沒有也可以活下去,對人生沒有要求也沒有責任。虛無的同時,卻極其自在。由生活片段凝聚而成平凡無奇故事,並以不明確生活動機來結構故事,正是赫爾曼為讀者呈現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德國當代社會麵貌。
本書是短篇小說集結。愛情,時光一去不復返,害怕難過的日子,恐懼生活受睏,書中人物都有著歲月從自己身邊溜走的感覺,也都認為自己並不活在現在,而是活在迴憶和想像之中。一九九七年,尤荻特.赫爾曼那時廿七歲,曾任女侍者及電颱記者,在紐約新聞學院讀過書,那年,她獲得德國?政府一項獎學金,得以在葛拉斯也住過的艾伯河畔別墅裏寫作。她在那裏住瞭一年,每天上午八點起床,十點坐在書桌前開始寫,中午一點走去河邊散步,下午繼續寫。整整一年,她什麼都沒做,就是寫。隔年,《夏之屋,再說吧》齣版瞭。那是她的第一本書。 她沒想到那本書卻是空前轟動,先是德國文壇「祭酒」海尼斯基發錶重量級談話,「德國有瞭一個全新的作傢,她的名字叫尤荻特. 赫爾曼,前途無可限量,」說話的人是葛拉斯的冤傢,他曾批評諾貝爾得主的作品除瞭《錫鼓》一文不值,卻把赫爾曼的文學位置提高至彼得.韓剋特旁邊。然後,另一位著名文學評論傢卡夏哈剋也不甘示弱地開講瞭,「這本書不容忽視,」他說時還摘下老花眼鏡,拿齣手帕擦拭,「是德國新一代之聲。」
發表於2025-02-05
夏之屋,再說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疲軟的身體,加之脆弱而又空虛的靈魂,構成瞭尤迪特·海爾曼筆下的人物。沉悶、壓抑、束縛充斥於敘事空間。僅存的一絲可憐的希望,被自己的懦弱捏碎。但可笑的是,捏碎希望的一刹那,又突然有瞭追逐的念頭……人,罪與罰的矛盾體,活著便是可笑的。 奧爾弗斯主義者在...
評分 評分有一日在網上與綠綠討論買書。我們除瞭談衣服,化妝品,男人,抱怨生活和互相鼓勵,偶爾也會言及文學哈。我嚮她推薦尤迪特·海爾曼的《夏屋,以後》,當時還沒看過這本書,隻大概知道是本關於柏林文藝小青年生活狀態的短篇。她說,貌似還不錯。最後她買瞭阿加莎的推理小說。我...
評分羅豫/文 德國人在文藝作品中的角色,常常隨身攜帶一個復雜的民族、曆史和文化背景,然而新一代的德國青年已經不像他們的前輩那樣熱衷於反思過去瞭。集中營和柏林牆記載的恩怨情仇,已漸行漸遠;前黨衛軍成員君特•格拉斯們身上背負的負罪感,也漸行漸遠。畢竟,那是上代人的...
圖書標籤: 德國 小說 Judith_Hermann 翻譯小說 歐美文學 女性與傢族小說 外國文學 y
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夏之屋,再說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