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迪特·海爾曼(Judith Hermann):德國女作傢。1970年生於柏林。當過酒吧服務生,在紐約做過實習記者。1997年獲阿爾弗雷德·德布林奬學金,專心創作一年,完成短篇小說集《夏屋,以後》。該書1998年齣版後獲廣泛好評,作者因此獲不來梅市文學提攜奬(1998)、鬍戈-巴爾奬(1999)、魯道夫-亞曆山大基金會奬(1999)、剋萊斯特奬(2001)。2003年,她的短篇小說集《不過是幽靈而已》齣版,在德國亦大受讀者歡迎。
赫爾曼無疑是德國新銳作傢中,作品最少卻最受囑目的。九七年,獲得德國政府獎學金,整整一年在葛拉斯住過的艾伯河畔別墅裏寫作。隔年,《夏之屋,再說吧》齣版,那是她的第一本書,馬上受到德國文壇祭酒海尼斯基的肯定,連帶書市也暢銷。赫爾曼的文字簡潔,造句直接節省,一字不多也不少,生活的片段,在她筆下猶如透過放大鏡般清晰,故事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之間呈現齣特殊的張力;她寫作時刻意與小說人物保持距離的態度,反而激起讀者的熱情。因其住在柏林中心區(Mitte),獨特的城市居住經驗,使她關注的主題圍繞著柏林共和國、雙城、國傢統一、閤併與消失……提供一個讓她演繹文化衝突的可能。她小說的人物總是一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通常對自己的未來渾然不覺,不決定也不等待任何人、任何事,事實上,也無能做齣決定,有時就像阿米巴變形蟲,有愛固然好,沒有也可以活下去,對人生沒有要求也沒有責任。虛無的同時,卻極其自在。由生活片段凝聚而成平凡無奇故事,並以不明確生活動機來結構故事,正是赫爾曼為讀者呈現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德國當代社會麵貌。
本書是短篇小說集結。愛情,時光一去不復返,害怕難過的日子,恐懼生活受睏,書中人物都有著歲月從自己身邊溜走的感覺,也都認為自己並不活在現在,而是活在迴憶和想像之中。一九九七年,尤荻特.赫爾曼那時廿七歲,曾任女侍者及電颱記者,在紐約新聞學院讀過書,那年,她獲得德國?政府一項獎學金,得以在葛拉斯也住過的艾伯河畔別墅裏寫作。她在那裏住瞭一年,每天上午八點起床,十點坐在書桌前開始寫,中午一點走去河邊散步,下午繼續寫。整整一年,她什麼都沒做,就是寫。隔年,《夏之屋,再說吧》齣版瞭。那是她的第一本書。 她沒想到那本書卻是空前轟動,先是德國文壇「祭酒」海尼斯基發錶重量級談話,「德國有瞭一個全新的作傢,她的名字叫尤荻特. 赫爾曼,前途無可限量,」說話的人是葛拉斯的冤傢,他曾批評諾貝爾得主的作品除瞭《錫鼓》一文不值,卻把赫爾曼的文學位置提高至彼得.韓剋特旁邊。然後,另一位著名文學評論傢卡夏哈剋也不甘示弱地開講瞭,「這本書不容忽視,」他說時還摘下老花眼鏡,拿齣手帕擦拭,「是德國新一代之聲。」
發表於2025-01-03
夏之屋,再說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不知為什麼,這兩天,書裏的細節一直浮現上來。吃飯時,走路時,為莫明的事情煩惱時。 夏天漸漸來瞭,空氣開始變暖。一種暴怒將我包圍。 想起裏麵許多個故事。當時飛速讀完,在杭州。現在,這些畫麵變成飄搖的細枝末節,重又齣現。 颶風,拿齣鍋蓋的外婆,她視綫裏被割裂的天空...
評分一個人要是想齣名,想富貴,總是有很多路可走。 不過當一個作傢, 或許注定要痛苦的。 不是嗎?寫東西是人們與自己的對話。 作者 總要在碌碌的人流裏駐足思考, 去想一些彆人一笑置之,難以啓齒, 或是不願麵對的事情。 於是,這些拂之不去,排遣無門的想法積鬱漸深, ...
評分《夏屋,以後》之第二個故事,講關於愛情的故事。畫傢身邊有兩個女郎,一個是欽定的未來新娘,一個是象是偶遇的無關緊要的女朋友。後者與前者有著決然不同的魅力。應該說,女人皆有魅力,各有味道,適閤你的口味的可能是相幫一生的人。這樣說,不代錶用美麗麯解美麗,我想這是...
評分開篇便是Tom Waits那一句The doctor says,I'll be alright but I'm feelin blue,就想起原來在同學傢聽他的劍魚長號,反復播放瞭無數遍後一下子淚流滿麵的衝動。整本書就是這樣,懷著麵如鐵石的心態,搖晃著單單薄薄的日子,卻對什麼都充滿瞭一種敏感察覺、遲於反應的憂鬱。...
圖書標籤: 德國 小說 Judith_Hermann 翻譯小說 歐美文學 女性與傢族小說 外國文學 y
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評分不同風貌。
夏之屋,再說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