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無名的一代”,是被忽略的一代,是“紅旗下的蛋”,是紅色時代的遺民,是農業時代的子遺,是曆史的觀看者和參照物,是過度時代的過度體,是與青春、理想、激情、責任、生命、人生意義這些詞相綰結的最後一代。
他們沒有旗幟、口號和宣言,不會形成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形成屬於自己的話語體係和文化權勢。他們沉默、孤獨、幻想、傷感、遊移、疏離、觀望,同現在、過去、未來都有著距離,遊魂一樣無傢可依,是遊走的一代。他們是被龐大的時代列車輕易甩落在陌生、元名的小站上的彷徨無助的無足輕重的旅客,擁有的隻是時代列車轟隆遠去的隱約背影和自己模糊的記憶碎片。
所以,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們,隻有躲迴到脆弱而敏感的內心深處,“為過去感動”,過早的進入迴憶的河流。他們這麼早就開始迴憶瞭。
我們習慣被稱為80後,而對60年代齣生的人總是陌生而又好奇。而這些都沒什麼抱憾,也沒什麼慶幸的,就像蘇童在《60年代,一張標簽》裏寫到“假如我早齣生十年,我會和我姐姐一樣上山下鄉,在一個本來與己毫不相關的農村度過青春年華;假如我後齣生十年,我會對毛主席語錄、批...
評分我們習慣被稱為80後,而對60年代齣生的人總是陌生而又好奇。而這些都沒什麼抱憾,也沒什麼慶幸的,就像蘇童在《60年代,一張標簽》裏寫到“假如我早齣生十年,我會和我姐姐一樣上山下鄉,在一個本來與己毫不相關的農村度過青春年華;假如我後齣生十年,我會對毛主席語錄、批...
評分我們習慣被稱為80後,而對60年代齣生的人總是陌生而又好奇。而這些都沒什麼抱憾,也沒什麼慶幸的,就像蘇童在《60年代,一張標簽》裏寫到“假如我早齣生十年,我會和我姐姐一樣上山下鄉,在一個本來與己毫不相關的農村度過青春年華;假如我後齣生十年,我會對毛主席語錄、批...
評分誰在六十年代思想 “我曾感受到一種高尚的情懷,我久久不能忘懷,這是我的煩惱。”——歌德 讓我們先談談高曉鬆與崔健——這兩個生於六十年代的歌唱傢,甚至是詩人。 “這一年,高曉鬆27歲,但已經開始迴憶瞭。他...
評分我們習慣被稱為80後,而對60年代齣生的人總是陌生而又好奇。而這些都沒什麼抱憾,也沒什麼慶幸的,就像蘇童在《60年代,一張標簽》裏寫到“假如我早齣生十年,我會和我姐姐一樣上山下鄉,在一個本來與己毫不相關的農村度過青春年華;假如我後齣生十年,我會對毛主席語錄、批...
蠻喜歡這本的,這書名在我還蠻閤適的。他們號稱自己是旁觀的一代,嗬嗬,每一代人都說自己“夾縫生存”,每一代都獨一無二
评分蠻喜歡這本的,這書名在我還蠻閤適的。他們號稱自己是旁觀的一代,嗬嗬,每一代人都說自己“夾縫生存”,每一代都獨一無二
评分頗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评分頗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评分父親那個年代,感受老爸的青春歲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