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人格與文化分不開,從社會化的視角看,人格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接受文化規則而逐步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格是復製品。中國的文化傳統極為厚重而又頑強,但即使如此,也頂不住多災多難的打擊。文化斷裂同社會動蕩一樣,其人格的分離和缺失,不是幾十年工夫就可以調適過來的,群體記憶會將其心理、社會效應從過去延續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突飛猛進,使我們將“文化自覺”作為自我認同的相關話題予以思考,其目的在於提高心理品質,推動人格建設。中國文化的心理學研究中“已”的觀念和與之相關的命題,在我們今天討論“自省”、“自知”進而討論心理品質和人格建設的話題時,顯得尤其重要。中國文化的“已”,並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以“對”為單元的關係體,“人”之不有,則“已”亦不成,不是單純“義利”於“已”,也不是單純“義利”於“人”,而是沿著“為仁由已”的命題邏輯,“為仁”之時亦“為已”,“行仁”之中亦“行已”。“修身”在“齊傢”、“治國”、“平天下”之先。這是“為”、“行”、“修”都含有做、實踐、操作自己、管理自己,這就是自我認同與“文化自覺”的心理學解釋,亦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建設。
發表於2025-01-11
大學生積極心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 2005
大學生積極心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