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发表于2025-04-03
京华烟云(上)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开始是看赵薇版的电视剧,为那个隐忍的木兰感动,又去看赵雅芝版的,活泼的让我咋舌,想知道木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于是去看原著。之前看过林语堂先生的浮生一梦,觉得不可接近。知道是林先生想写一本红楼,真的有些红楼的味道,只不过林妹妹成了配角,探春和湘云成了主角。他...
评分读《京华烟云》原因有二。其一,《京华烟云》素有现代版《红楼梦》之称,而林语堂先生的初衷也是想要翻译《红楼梦》,因故未译成,决定仿照其结构写作一部长篇小说。我爱《红楼梦》,或许爱屋及乌,便对此书充满期待;其二,一九七五年,《京华烟云》曾作为候选作品角逐诺贝尔...
评分林先生语言之妙,时如行云之流畅,时如落花之幽静,时如匕首之犀利,阅之大快,自不必言;其文章立意主旨,亦毋庸我一粗浅之人赘述,只此说说对姚家木兰和莫愁的看法 木兰是书中的主人公,才高貌美,又有胆识又有分寸,一生传奇多变,颇令人赞赏;但林先生说木兰是“中国完美女...
评分读《京华烟云》原因有二。其一,《京华烟云》素有现代版《红楼梦》之称,而林语堂先生的初衷也是想要翻译《红楼梦》,因故未译成,决定仿照其结构写作一部长篇小说。我爱《红楼梦》,或许爱屋及乌,便对此书充满期待;其二,一九七五年,《京华烟云》曾作为候选作品角逐诺贝尔...
评分给看《京华烟云》的人做个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女子和最受欢迎的男子。 女子,那肯定是木兰高票当选。拜托,第一女主角,林先生自己也说,木兰是他理想中的女子。他断然不是为了创造木兰这个人物,写了京华烟云,但是木兰这个人物的塑造定然为他的创作过程平添了无限乐趣。 用...
图书标签: 林语堂 小说 中国文学 中国 文学 京华烟云 历史 近代
本书收入金钟鸣《丛书总序》、《<京华烟云>序》,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正文:上卷道家的女儿、中卷庭院悲剧、下卷秋之歌,梅中泉《跋》。
应该是这个版本,熬夜一口气读完,睡眼惺忪去还书给同学
评分在雕光打发时光那会看了一夏天、、~
评分嗯,我很小时候开始读的就是这个版本。
评分『中国小说—民国|战争|女性』 上部。 姚先生练功有苏东坡的影子。剧版好像把荪亚的形象同体仁混杂了,把牛家公子哥和侠妓的故事和莫愁连接了。
评分有种当年读穆斯林葬礼的感觉~
京华烟云(上)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