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超(1933—2003)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上海,1950 年 9 月至 1954 年 7 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毕业生。
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先后参加了黄河三门峡古栈道的勘查和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群的发掘。
1954年9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师从苏秉琦先生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遗址、山东临淄齐古城遗址、湖北黄坡盘龙城遗址、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陕西岐山和扶风周原遗址、青海大通上孙家汉晋墓葬群、湖北当阳季家湖遗址、青海循化苏志卡约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桥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1985年5月以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历任副馆长、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他主持修改了自1959年以后长期未变的中国通史陈列,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队伍,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
发表于2024-12-31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考古 考古学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历史 俞伟超 早期中国文明 论文集 |先秦史|
本书反映了作者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关心点。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作者多年的追求。记得早在大学生时代起,就最注意用考古学来探索古代社会面貌的问题。大概正因为这个愿望的根深蒂固,写文章时似乎总是愿意朝这个方向多作些分析或推测。至于书名的开头为什么不加上“中国”二字,则是因为书中的头几篇文章和最末的二文,其讨论内容都不是以“中国”为主的。
44篇论文的顺序,大体是按照如下的想法来编排的。开头的几篇是论述全人类或全中国的具有普遍性质的、并作了长时段考察而认识到的问题。随后的文章,前面的一大部分是按照论述内容的时代早晚为序编排的,即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经夏、商、周三代和东周,下及秦、汉至两晋。再下面的文章,则依所述古文化的区域性而分类编排,其前面一部分是自长江三峡至成都平原的古文化研究,后面一部分是从东北至西北地区若干古文化中的一些具体物品的研究。全书最末的两篇文章是讨论秦代至魏晋时期日本古坟发生同中国古文化影响有怎样的关系的,这是日本考古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既然说了自己的新看法,当然应该收入本书之中。
对这个编排,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其中讨论辽东城图的一文,研究对象虽然出在朝鲜平安南道顺川郡龙凤里的古墓中,但墓中壁画所绘的辽东城,却是在我国辽宁省的辽阳市境内,因而还是当作研究中国古文化的材料来安排论文的顺序。
文化因素分析法,有好几篇,很好很强大
评分文化因素分析法,有好几篇,很好很强大
评分基本可以窥见上一代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思路。书中对汉以前的考古文化有很好的总结。有启发的是在历史学里,一般来说汉以下就不重视考古成果了,顶多是结合出土文物,而基本没用考古类型学的知识和成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俞先生对夏的存在是不带假设的。
评分思想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评分思想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