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多年來在模型設計、部件可調換性、手術器械、手術技術等方麵,都有很大發 展,其手術效果之優異與人工膝存活率之高令人鼓舞。超過10年的存活率已可作為長期良好效果的評價標準。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2001年國內報刊記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骨關節病發病率占80%以上。我國有人工膝置換指徵,而尚未手術者估計有200萬人(《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7月9日)。
2002年全世界範圍內人工膝置換術,全年估計超過60萬例(Stiehl, 2002)。按此比例, 國內上述估計有可能偏低。置換人工膝的目標在於使患者重新獲得一個無痛,功能良好,耐用、長期存活的膝關節,從而根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甚至在高齡時仍能自理生活。這對於進入老齡社會的中國無疑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書扼要介紹人工膝的發展曆史,自然膝關節相關重要解剖生理特點,以及人工膝生物機械學基本原理、歐美的市場概況、主要代錶模型及其手術原則和要點、有關並發癥及術後康復處理等,希望對矯形外科同道,人工膝設計工作者,相關計算機工作者,負責手術前、中、後處理的有關醫務人員,在臨床人工膝置換手術與人工膝的研究中提供一些參考。目前在歐美臨床應用中,錶層髁型人工膝占重要地位,本書以較大篇幅加以描述。在較長時間,較大量病例的隨訪中,人們發現新型軸鏈密接型人工膝的效果不遜於錶層髁型人工膝。由於後者提供的穩定性以及其手術技術與手術器械相對簡單,具有錶層髁型人工膝不可替代的優點。由於我國人工膝置換術尚未普遍開展,還有大批年齡較大,因骨關節變性或類風濕關節炎等所緻嚴重破壞、畸形、不穩的膝關節待治,在此以Blauth型人工膝(德國Aesculap公司)為代錶的新型軸鏈人工膝比錶層髁型人工膝有其特定的適應範圍,其作用不容忽視。
本書作者離開祖國已20餘年,對國內資料掌握不夠全。經初步瞭解,國內北京、上海等地同道在人工膝工作上已獲令人鼓舞的好成績、好效果。但麵對國內各地需要置換人工膝的大量患者而言,顯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人工膝的發展方興未艾,齣現新的設計理論、新模型、新材料、新技術是完全可能的。本書第10章介紹應用計算機導航及計算機機器人輔助置換人工膝的發展概況。隨著基因生物工程、乾細胞學研究的蓬勃發展,植入剋隆同體關節用以替換病變破壞關節以避免異體、異種關節的免疫排斥反應或異質人工關節的異物反應及異質材料磨損等缺點,甚至在防治關節變性病變的發展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理論上並非不可能。但實際應用上,尚待解決諸如倫理學爭議,政府與社會的接納,應用技術,預料未及的缺陷、並發癥及高昂的費用等諸多問題,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以預期,眼前10年甚至幾十年內,進一步完善人工膝,為大多數膝關節嚴重破壞、功能受損、每步伴痛的患者置換以較為實用的人工膝,解決其燃眉之苦,實為當務之急。眾所周知,人工膝關節手術對無菌要求比普通矯形外科更高,普通的手術室條件是不夠的。進一步開展對人工膝的研究,逐步實現國産化,降低成本,減輕醫療費用,都是國內推廣人工膝手術有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發表於2025-01-01
人工膝關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人工膝關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