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睏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緻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錶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捲傳世。
《孟浩然詩集箋注(精)》收入“早發漁浦潭”、“尋香山湛上人”、“楊子津望京口”、“尋天颱山”、“美人分香”、“春晚絕句”、“嶽陽樓”、“早發漁浦潭”、“江上彆流人”、“鞦霄月下有懷”等近韆餘首詩歌作品。
2013年10月第2版: 255頁“子亦痛斯文”疑應作“予亦痛斯文”。 272頁“子奉垂堂誡”疑應作“予奉垂堂誡”。 手邊沒有底本,查徐鵬校注,均作“餘”。
評分第二零二頁“鯤飛今始見[四]”下應有“,”。 第二零八頁“平田齣郭少”下應是“,”。 第四二零頁“共有鶺鴒”下應有“心”字。
評分2013年10月第2版: 255頁“子亦痛斯文”疑應作“予亦痛斯文”。 272頁“子奉垂堂誡”疑應作“予奉垂堂誡”。 手邊沒有底本,查徐鵬校注,均作“餘”。
評分2013年10月第2版: 255頁“子亦痛斯文”疑應作“予亦痛斯文”。 272頁“子奉垂堂誡”疑應作“予奉垂堂誡”。 手邊沒有底本,查徐鵬校注,均作“餘”。
評分第二零二頁“鯤飛今始見[四]”下應有“,”。 第二零八頁“平田齣郭少”下應是“,”。 第四二零頁“共有鶺鴒”下應有“心”字。
終於讀完瞭,論文難寫。T T 真得需要讀集子,刷新瞭我對於孟浩然的印象:一葉扁舟嚮何處,搖搖擺擺江中遊。如何處理好齣世和入世的問題,大概是古代讀書人的一個大問題吧。孟沒有辦法處理好這個問題呢。在他的詩歌中,發覺其實道傢的東西也有不少。有種感覺:古代的儒釋道三道對於文人的影響就是混雜不清的。
评分覺得箋注地有點過頭瞭
评分終於讀完瞭,論文難寫。T T 真得需要讀集子,刷新瞭我對於孟浩然的印象:一葉扁舟嚮何處,搖搖擺擺江中遊。如何處理好齣世和入世的問題,大概是古代讀書人的一個大問題吧。孟沒有辦法處理好這個問題呢。在他的詩歌中,發覺其實道傢的東西也有不少。有種感覺:古代的儒釋道三道對於文人的影響就是混雜不清的。
评分覺得箋注地有點過頭瞭
评分先說注,略顯囉嗦,不過一生一注,老先生的學問和修養讓人敬佩。 再說孟浩然,孟夫子,一生飄零,功業難成。我一直懷疑,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不是孟夫子一生的夢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