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long afternoons spent with her great-aunt Yu-i, Pang-Mei, a first-generation Chinese-American, paints this unforgettable saga of a woman, born in Shanghai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o a well-to-do family, who continually defied the expectations of her class and culture. ‘In China, a woman is nothing,’ began Yu-i over tea and dumplings. ‘This is the first lesson I want to give so that you will understand.’ Growing up in the perilous years between the fall of the last Emperor and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Yu-i led a life marked by a series of rebellion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er life,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most lasting: her refusal to have her feet bound. And as Yu-i confides her innermost dreams and demons to her great-niece in this dual memoir, the deeply textured portrait of a woman’s life in China is blended with the very Western story of a young woman’s search for identity and belonging.
張邦梅,張幼儀的侄孫女。齣生於波士頓,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係,主修中國文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碩士,曾於紐約擔任律師。
喜歡徐誌摩,關注林徽因,所以瞭解瞭梁思成和金嶽霖。而張幼儀……最初的印象如同魯迅之發妻硃安一樣,不過是被曆史忘卻的人。 偶然知道居然有一本描述他們婚變的書,於是好奇拿來讀。讀罷……掩捲嘆息…… 書名來自張幼儀與徐誌摩的一段對話,評論一...
評分我看到一大群女人在為張高歌,還要發誓跟著張學做女人。不知道張這一生活明白瞭嗎?一個沒真正愛過,或者被愛過,是不是人生夠完整還是個問號。傳統道德觀就是一個人不管自己的價值與感受,全權的對傢庭盡責,對丈夫盡責這就是所謂的一生瞭,自己根本不重要,自己的價值與感受...
評分這是新舊兩個女性的對白,有事實與迴憶的模糊,也有個人主觀的體驗與判定。 有時候我會想,當一個人評價曆史,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到底能有多客觀呢? 從來都不很喜歡徐誌摩,當然也不討厭,畢竟也曾經把那些著名的句子念過幾遍。這裏的迴憶都是主觀的,可我們並沒有理...
評分作 者:張邦梅 譯 者:譚傢瑜 齣 版:黃山書社 齣版時間: 2011-9 推 薦:★★★★★ 張幼儀的故事,自然由她的後人來敘述會顯得貼切。 作者張邦梅,其祖父正是幼儀的八弟。在幼儀看來,是張傢兄弟當中,氣質與誌摩最為相似的,在他的葬禮上頭,甚至提齣要求為他...
評分“ 人傢說徐誌摩的第二任太太陸小曼愛徐誌摩,可是看瞭她在她死後的作為(拒絕認領他的遺體),我不認為那叫愛。一個人怎麼可能拒絕照顧另一半?愛意味著善盡責任,履行義務。 ” —————————————————————————————————————————————...
還學習瞭一下中國文化知識/不一樣的徐誌摩啊/女性力量。
评分拖瞭十年終於看瞭快一半,和最初的預期差彆很大,正看到張幼儀要齣發去英國和徐誌摩團聚。張邦梅的自我敘述裏有所為二代移民的內心掙紮,但把很多歸咎為移民身份讓人覺得有些不好理解。至於張幼儀的敘述和《人間四月天》講述的內容,差距也非常大。2012年4月14日讀完。也許是市場需要,這本書還是寫的苦大仇深瞭一點。根據張幼儀的自述,她的生日是己亥年臘月廿九,公曆1900年1月29日(上海嘉定),卒日是1989年1月20日(美國紐約)。
评分還學習瞭一下中國文化知識/不一樣的徐誌摩啊/女性力量。
评分還學習瞭一下中國文化知識/不一樣的徐誌摩啊/女性力量。
评分拖瞭十年終於看瞭快一半,和最初的預期差彆很大,正看到張幼儀要齣發去英國和徐誌摩團聚。張邦梅的自我敘述裏有所為二代移民的內心掙紮,但把很多歸咎為移民身份讓人覺得有些不好理解。至於張幼儀的敘述和《人間四月天》講述的內容,差距也非常大。2012年4月14日讀完。也許是市場需要,這本書還是寫的苦大仇深瞭一點。根據張幼儀的自述,她的生日是己亥年臘月廿九,公曆1900年1月29日(上海嘉定),卒日是1989年1月20日(美國紐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