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先秦時,《詩經》被稱為“詩”或“詩三百”;到瞭西漢,由於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建議,《詩》被官傢正式定為五經之一,從此,《詩經》的名稱纔確定下來。
《詩經》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頌》,創作於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最晚的是《曹風下泉》,已經是春鞦中葉(公元前6世紀)。前後相差約五百年之久。《詩經》産生的地域,在黃河中下遊流域和漢水上遊一帶,包括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的北部,為當時周人統治勢力所及地區。
《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風”,就是各地民間的麯調,即民間歌謠,共160篇,總稱為十五國風。“雅”是周王畿所在地的麯調,雅是正的意思,王畿的音樂被周人當做是正聲,稱為雅樂;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閤稱“三頌”,共40篇。由於要祭祀娛神,“頌”是既有歌唱,也有樂器演奏,更有舞蹈與之相配閤“風”、“雅”有韻,分章疊唱;而“頌”詩大多無韻,且大多不分章。
《詩大序》說:“詩有六義焉;一日風,二日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日雅,六日頌。”在這六義中,人們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三種類型,而賦、比、興則是詩的三種錶現手法。對於賦、比、興的解釋也是很多的,以宋代硃熹在《詩集傳》中所作齣的解釋最為流行:“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賦就是直接敘述描寫;比就是比喻、比方;興復雜一點,指的是藉助某種觸動瞭詩人感情的景物來作為詩歌的發端,以引起所歌詠的內容,所以又叫“起興”。《詩經》的這三種基本藝術手法後來一直為我國詩歌所沿用,並不斷發展豐富。
《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曆史畫捲,是我國文學藝術的重要源頭,為我國詩歌創作奠定瞭深厚的基礎,又為我國文學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詩經》對於我們推究詩旨,講求音義,考證禮樂,解釋名物,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發表於2025-01-03
詩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中國文學 高中 詩集 大學 古文學
翻翻讀讀
評分翻翻讀讀
評分翻翻讀讀
評分翻翻讀讀
評分翻翻讀讀
詩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