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明代後期著名畫傢、書法傢、書畫理論傢、書畫鑒賞傢。“華亭派”的主要代錶。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人稱“董華亭”。萬曆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華亭(上海鬆江)人。 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為華亭縣地,清屬鬆江府。華亭、雲間、鬆江、上海、婁縣俱為一地)。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彆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閤瞭晉、唐、宋、元各傢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緻,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傢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捲舒,頗得天然之趣。 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 》,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顔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齣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閤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緻,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 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緻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齣現瞭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傢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的書法,曆來評說褒貶不一。褒者傾其溢美之詞,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傢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書傢神品”。謝肇稱其“閤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齣乎蘇,入乎米 ,而豐采姿神,飄飄欲仙”。但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包世臣雲:“行筆不免空怯”。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諷刺道:“香光(董其昌)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齣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傢。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鬆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捲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纔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捲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瞭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董其昌迴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顔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錶》、《力命錶》、《還示帖》、《丙捨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齣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瞭以前絕大部分名傢,從鍾王到顔、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
發表於2024-11-09
硬筆臨寫古代法書名帖·董其昌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硬筆臨寫古代法書名帖·董其昌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