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清代榷关制度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经济史 清代榷关制度研究 清代制度史--第五粒豌豆标签 近现代史 近世历史 社会史 明清史 历史
本书主要围绕榷关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税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揭示清代税制度存在、发展的过程,并从清代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对榷关发展的影响和榷关税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断代史研究,还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皆已由大而化之的宏观 论述逐渐发展到个案研究的微观突破,其中不乏兼具理论缜密思考和史料深刻剖析相得 益彰的研究佳作。祁美琴女史所撰《清代榷关制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3 月)无疑就是上述研究范式重大转变的典型范例。这一研究成果的贡献,不仅在于梳理 和描述了我国榷关制度演变尤其是清代榷关制度发展的完整历史过程,使我们加深了对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关税问题的真切认识,且触及到榷关这一清代国家财政的“中枢神经 ”,成为考量清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砝码。通过清代榷关制度研究的 个案突破,以阐释深化清代史研究的丰富内涵,思路十分明确;而该成果的形成无疑实 现了作者的意图与既定目标。笔者展读者再,深感收获良多。取其大要,有如下四个方 面:
一曰大处着眼,纵观全局。该作抓住清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势力角逐中的根本性问 题,体现了作者选题论证能够从大处入眼的宏阔视野。诚如作者在论述榷关的设置与沿 革时关注到的那样:榷关是国家的重要“利孔”所在,榷关的设置与沿革也反映国家税 收的盈缩变化规律,中央政府既要取得丰厚的榷关税收来保障其经济上的控制权,又要 给广大的地方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这种中央与地方利益瓜分的态势反映在榷关的 增设与撤并过程中的规律性事件,往往表现在中央政府把那些税收成本高、税额趋于萎 缩的税种让渡给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又将管理成本低、收入相对丰厚的税种划归中央 政府直接掌握,专差与兼差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利益的考虑。直到清末清理财政改 革时,实行分税制,即通过税种体现利益划分,成为中央与地方税收制度分治构建的物 质基础。显然,榷关问题超出了它的表象本身,作者在平实客观的介绍与评析过程中, 时时处处体现出匠心独具。如在论证榷关的内、外部组织与管理时,便着笔不繁却余味 无穷。从内容来看,尽管榷关内部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着实枯燥无味,似乎难 觅生动的话题,但透过作者对税款存储与报解的具体而细微的分析、解释,我们豁然发 现包括榷关在内的所有官僚机构和利益主体之间均存在着“数马分肥”的现象,而这正 是榷关运行过程中最具有本质内容之处。从机构归属而言,榷关归户部管辖,而由于分 设在全国各地,其组织结构几必然呈现出户部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的特色。户部从公开 税则、划一税收、保障库藏、规范管理入手,地方则协同管理,在一些榷关税源盈缩变 化比较大、征榷成本较高的时期,往往委托地方兼管,榷关在户部与地方政府管理关系 方面的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其表面上往往是组织结构的频繁调整,而体现 出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角逐。同样,内务府通过对榷关人事的安排与控制,也达到 了清代皇权对“利孔”的实际控制。对于榷关额税的分配与用途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 也可以通过一斑而窥国家这一庞大机器运转的全豹。因为榷关税收的支出,主要是服务 于封建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职能需要。既有固定的分配奏销渠道,也有因时而定的临时安 排,而这正是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生动画面反映在经济领域里的一个缩影。榷关关税的 盈绌变化,也必然是同期社会经济繁荣与衰落的晴雨表;而盈绌变化的制约因素也正是 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所在。这种知微见著的洞察力,是从事社会经济史研究 不可多得的解剖武器,《清代榷关制度研究》的成功之处,恰恰表现在总体上把握到了 清代榷关与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关联性问题,给相对生硬的制度考证赋予了极为丰富的 内涵,从榷关制度的演变,折射出清代社会历史的全局性进程。
二曰史料详实,剖析深刻。从理论上讲,制度史比之社会、经济、文化史似乎有着更 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然而制度本身也是人为的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和工具,如果透过制 度本身去分析其运行的社会背景,实际发生的变数往往出人意料。作者在研究过程中, 既满足了人们对一般意义上的制度构建的认识要求,通过对清代政典法规资料考证,把 清代榷关制度的各个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而且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论证制度之外的 人为变数;在分析清代榷关的人事管理制度时尤见其研究功力。在阐述榷关存在户部专 差与地方兼差及差官选用、考核的基本程序之后,特别注意到内务府包衣司员与关差之 间特殊关系,继而分析清代皇帝安插内务府包衣为关差的多方面考量;尤其是如何妥善 体面地处理“国库”与“内帑”甚至皇帝本人“私帑”之间的变量关系,使制度层面不 便解决的难题,通过一种有派系倾向的人事安排,从体制外形成有序的“银两”供应链 结,这正是中国古代帝王大谈“祖宗之法”的所谓“法制”,而实际上却实行“便宜行 事”的“人治”的具体体现。该著作通篇都在阐述着制度运作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人为因 素的作用。在检讨清代榷关的发展与贸易限制时,通过大量的事实剖析后明确地指出, “清代的榷关,既是规范商品流通、增加国赋的经济部门,同时也是执行限制贸易禁令 的行政机构。机构的二重性是榷关设立给商业贸易带来诸多阻碍的原因,同时也是榷关 管理始终受认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运行、发展秩序的根源所在。”(第294 页)在榷关兴废与税利争斗中,作者关注到榷关的发展直接受到航运业发展的影响,尤 其是海运业的发达,给海关与内地榷关、特别是那些与海关距离较近的河关之间利益冲 突日益凸现出来,受各自本位利益的诱导,各关之间斗争越来越激烈,最后导致处处设 关重叠课征,各地扼河阻水,常常诱发商民控争的案件,这种陋习实际上到民国初期仍 然存在。这种控制和阻碍商品贸易的榷关贸易,在制度层面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专 制土壤上蕴生的可能性。正如作者所推导的那样,从一开始就证明了中国没有资本主义 ,即使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也绝不是西方那种促进国内商品市场形成、保护民族工商 业发展的关税制度。清代榷关所展现的背景,或曰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专制体制协同追 求的价值目标是官僚垄断利益,而非商品垄断利益,其结果必然是殖民地化。(311页) 同样,作者在研究清代榷关的税额、税率、税收及其用处等问题时,也论证了传统(榷 关)关税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像其他历史时期一样,榷关的税率与税则、税额与税 收,在清代没有一个稳定、透明的标准,既没有“从价税”、“从量税”之分别,也没 有“定额包干”、“比例分成”等差异。虽然户部对各榷关都有公开的税则和奏销数额 ,但是各关在征榷过程中实际上却呈现出随心所欲、五花八门的混乱局面。这种因地而 异的混乱无章的征榷系统所带来的后果,除了大量关税流失,不知去向之外,便是对有 限的商品经济给予致命的打击,最终导致现实民生的日益艰难。该书细致剖析榷关问题 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并在此基础上取得非常深刻的认识。而这些 成功的取得,都是源于大量翔实的资料例证。资料富澹是该书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不仅 见诸于每个细小问题,都是通过大量的资料进行鞭剥入里的透彻考究,而且附录五表的 资料汇辑,使人阅后对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如从附表(三)“各关专差官员一览表”所反 映的身份来看,清代皇帝为了控制榷关并且监督各地舆情动向,大量的内务府司员被安 插到各榷关中担任要职,与前面书中的论述形成对照,使人一目了然。
三曰逻辑严密,论证清晰。把握清代榷关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并通过研究得出科学 结论,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该书显示出在这一问题 上逻辑严密、论证清晰的特点。作者首先把榷关制度本身的基本框架及其发展脉络输理 得一清二楚,勾勒出其历史过程的清晰轮廓。但这仍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制度 演变的历史取决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变量,制度的文本层面与制度的实施层面常常是大相 径庭。所以,清代榷关制度演变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必须在制度外的背景分析方面施 以浓墨重彩。作者所展现给人们的认识恰恰是努力使应然与实然统一起来,将理论研究 扎根于对研究对象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使得论证更具有逻辑连贯性和穿透力。如在论 证榷关的盈缩与制约因素、晚清榷关的衰落及其地位改变中,既考虑到榷关本身存在的 弊端对榷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又着眼于社会环境变化对榷税带来的强大作用,两方面 因素的分析论证具备逻辑上的协调一致。榷关本身的弊端常常经过有限的改革之后很快 得到平复,如吏治的整饬,税率的统一,机构的撤并,税种的调整,往往在体制内可以 得到及时解决;而社会环境带来的消极作用,通常不是制度完善所能够解决得了的难题 。如书中分析的战争、灾害,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影响也非常久远。如太平天国 起义给长江流域的中国传统关税制度以致命打击,在战争过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混乱的 关税制度造成对商民重叠课征的交困局面,便久久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该书所分析的近 代意义上的中国海关,正是在这一时期乘机攫取了传统榷关的大片利益空间,清代榷关 走向衰落与近代买办资本主义海关制度应运而生,这一起一落之间,既是历史演变的自 然形态,也是理论分析论证的逻辑结果。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给予清代榷关 制度演变一个基本的走向,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也成为清代榷关制度发展的 最终归属。作者对清代榷关制度研究的逻辑严密性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曰见证历史,有利当代。作者在研究清代榷关制度的同时,把视野延伸到中国明代 和近代进行对比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榷关所应对的中国社会经济演变过程,是 一个历史沧桑的沉重话题。明代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度涌现出商品经济繁 荣的景象。尽管作者不能苟同在封建榷关制度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但榷关所具 有课征税入、稽查商货、调控物价的功能,仍然可以说明,榷关产生甚至在一些商品经 济获得一定程度发展的地区星罗棋布,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榷关进入近代社 会以后,被海关与常关所分割,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性,使得被帝国主义 控制的海关与常关之间蒙上了一层内外之争,但是榷关从本质功能上说就是设关征税, 其作为调控社会经济的手段在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而研究清代 榷关制度,无疑能够给当代社会许多思考和借鉴。因为税种选择、税率轻重、税关设置 ,直接导致人们经济行为的决策方向,正如该书作者所分析的那样,榷关制度本身对社 会政治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榷关制度之外的社会环境,常常成为我们考量税制合 理与否的重要前提。尽管联系当代实际来思考这些问题,不是该书所要达到的研究目的 ,但其结论性的中西封建关税制度比较,仍然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给当代人以深刻启 发。
祁美琴女史为蒙古族学者,曾师从当代清史满族史大家王钟翰先生,获史学博士学位 。多年来致力于清代制度史研究,曾有专著《清代内务府制度》行世。现又推出新作, 功力又见长进。古来文人学士素有“佳作共赏”之雅趣,所以我愿为同人推荐这部精审之作。
(資料來源:《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
清代榷关制度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