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西(John Hersey),中文名韓約翰,1914年生於天津,十歲時隨父母返迴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完成學業。1937年夏天,他在暑假期間為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劉易斯•辛剋萊爾擔任秘書,同年鞦到《時代》雜誌工作,兩年後被派往《時代》的重慶分部。整個二戰期間,他往返於歐亞大陸,為《時代》、《生活》、《紐約客》撰稿。
約翰•赫西是最早踐行“新新聞”寫作手法的記者(盡管他後來對這種手法不無批評),對美國的新聞報道産生瞭很大的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廣島》、《阿達諾之鍾》(A Bell for Adano,1945年獲普利策奬)等。1965年起,約翰•赫西任教於耶魯大學,長期講授寫作課程。1993年逝世。
毀滅來得太快,甚至沒空歇斯底裏。 紀實新聞的冷酷筆觸勾勒齣不甚真實的場景,人類遭逢滅頂之災時隨波逐流的形態宛若火苗裏的螞蟻,無能為力又沉默寡言,數十年後,讀者隻能從上帝視角隔岸觀火。 戰爭的鈍痛綿延數十年,並非每個人的生命從此撕裂,但確實也因為災難而走上不同...
評分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以色列為瞭抗議聯閤國理事會做齣的一項針對巴以兩國爭議國土的決策,態度強硬地中止瞭與英法俄中日等十二國的外交關係;緊接著是一條小新聞: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誤信假新聞報道,以為以色列可能對巴進行核武器打擊,他發齣核威脅稱:彆忘瞭巴基斯坦也是核...
評分it's a book focusing more on the aftermath of six people living as "hibakusha", the explosion-affected people. the recounting of the day the bomb was dropped was sometimes disturbingly detail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x hibakusha. the image of kimono...
評分約翰荷西,是在1945年得瞭普利策奬之後,獲邀到廣島采訪還原核爆曆史。他的方式是采訪瞭6位幸存者。平民曆史雖然很難站到國際政治和格局的高度,但它卻是最容易接近多數人心靈的方式。書中描述的很多情節很血腥,但相信看到書名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瞭。而沒有預見到的是,看這本...
評分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日·野阪昭《螢火蟲之墓》 廣島,一個人類戰爭史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城市,1945年8月6日,這座具有三百多年曆史,對於日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毀於一旦,一顆長三米、直徑七十一厘米、重約三噸的“新型炸彈”——代...
實在無聊
评分實在無聊
评分實在無聊
评分實在無聊
评分實在無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