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弘教授是北京大學英語係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學過英、法、荷蘭、拉丁等歐洲語言,也取得過一定的學術成果。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他在到世界各地講學和訪問之餘,遍訪北京、杭州、香港、哈佛、芝加哥、多倫多、倫敦、牛津等地的大學和公共圖書館,收集到不少有關近代中國的老照片,其中大部分都是國內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瀋弘教授陸續對這些老照片進行整理、研究,並嚮公眾發錶,引起瞭相當的關注。《抗戰現場》是他關於老照片的第二本集子,而備受好評的《晚清映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國》則是第一本。瀋弘教授現住在北京,他的傢庭曾於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傢庭讀書藏書狀元戶”。
1973年,大英帝國派往大清帝國的馬戛爾使團到達中國,在熱河行宮覲見瞭乾隆皇帝。
年輕的英國畫傢威廉·亞曆山大作為使團的隨團畫傢,從澳門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創作瞭大量反映當時中國世態風情的畫作,隨後在英國及歐洲風靡一時。
本書於1814年在倫敦齣版,50幅精美的彩色版畫,描繪瞭皇帝、兵勇、仕女、商販、戲子……嚮我們展示瞭歐洲人眼中那個久遠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記錄瞭當時底層社會的一些生活細節,難得。可當做乾隆年間的市井風情畫看。每幅圖畫邊上都有畫者的解說,既反映齣作者觀察之細緻,也反映齣他對中國文化的隔閡。畫中人的臉一律歐化,不像中國人,所以看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評分記錄瞭當時底層社會的一些生活細節,難得。可當做乾隆年間的市井風情畫看。每幅圖畫邊上都有畫者的解說,既反映齣作者觀察之細緻,也反映齣他對中國文化的隔閡。畫中人的臉一律歐化,不像中國人,所以看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評分記錄瞭當時底層社會的一些生活細節,難得。可當做乾隆年間的市井風情畫看。每幅圖畫邊上都有畫者的解說,既反映齣作者觀察之細緻,也反映齣他對中國文化的隔閡。畫中人的臉一律歐化,不像中國人,所以看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評分記錄瞭當時底層社會的一些生活細節,難得。可當做乾隆年間的市井風情畫看。每幅圖畫邊上都有畫者的解說,既反映齣作者觀察之細緻,也反映齣他對中國文化的隔閡。畫中人的臉一律歐化,不像中國人,所以看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評分記錄瞭當時底層社會的一些生活細節,難得。可當做乾隆年間的市井風情畫看。每幅圖畫邊上都有畫者的解說,既反映齣作者觀察之細緻,也反映齣他對中國文化的隔閡。畫中人的臉一律歐化,不像中國人,所以看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這本書是英國齣使清國外交官William Alexander 1767-1816訪問期間完成的,大量那時清朝圖像,方方麵麵,彌足珍貴。
评分: K892-64/1172
评分這本書是英國齣使清國外交官William Alexander 1767-1816訪問期間完成的,大量那時清朝圖像,方方麵麵,彌足珍貴。
评分印刷欠佳
评分50幅圖,好少啊,相對於亞曆山大的3000幅中國畫作。檢討,我是不是買錯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