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丝:一个美国女人在中国》(1934-1974)从她写给美国家人的信中,我们看到这位曾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过着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生活的美国女子,是怎样从自己沉醉其中的充满了异域色彩的浪漫奢华生活中一步步走出来,直面战争、饥荒、洪灾、革命及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的疯狂,最终直面自己的命运,无怨无悔,执著、勇敢、乐观地走完生命的历程。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出生在美国家的梦想,前往纽约学习声乐,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中国的康乃尔大学毕业生刘弗祺并与其结婚。1934年,格蕾丝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天津与丈夫团聚。从此,直到1974年,格蕾丝一直生活在中国,其间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1934-1974 当我深夜读《枕草子》的时候,一直想到的是中纳言这个女人。文本是时节、习俗以及性情的事,作者却也成了另一个系列的故事,通过她所见的,除此之外,我感觉到她。就像我读《格蕾斯,1934-1974,一个在中国的女人》,通过一封封的信件,我感觉到她与他的故事和灵...
评分1934-1974 当我深夜读《枕草子》的时候,一直想到的是中纳言这个女人。文本是时节、习俗以及性情的事,作者却也成了另一个系列的故事,通过她所见的,除此之外,我感觉到她。就像我读《格蕾斯,1934-1974,一个在中国的女人》,通过一封封的信件,我感觉到她与他的故事和灵...
评分格蕾斯,一个出生于美国小康之家的平凡女子,前往纽约学习声乐,在那里认识了未来的丈夫、毕业于康乃尔大学的中国人刘茀祺,结婚后她丈夫回到中国,格蕾斯也于1934年带着女儿几经辗转来到她丈夫的工作地--天津,从此时开始,她见证了中国整整四十年的变迁。 “我嫁给...
评分格蕾斯,一个出生于美国小康之家的平凡女子,前往纽约学习声乐,在那里认识了未来的丈夫、毕业于康乃尔大学的中国人刘茀祺,结婚后她丈夫回到中国,格蕾斯也于1934年带着女儿几经辗转来到她丈夫的工作地--天津,从此时开始,她见证了中国整整四十年的变迁。 “我嫁给...
评分1934-1974 当我深夜读《枕草子》的时候,一直想到的是中纳言这个女人。文本是时节、习俗以及性情的事,作者却也成了另一个系列的故事,通过她所见的,除此之外,我感觉到她。就像我读《格蕾斯,1934-1974,一个在中国的女人》,通过一封封的信件,我感觉到她与他的故事和灵...
简读
评分大一的时候看的,是在大学里认认真真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如题,一个美国女人嫁给一个中国丈夫,在那段战火纷飞里的不离不弃。
评分这个很好看。推荐
评分一位平凡女性的跨文化婚姻,与她眼中的近现代天津城市社会(包括毛时代的南开大学)。
评分平凡而又伟大的女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