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妮‧摩裏森 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一九三一年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
一九五三年畢業於華府的郝華德大學英文係,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
曾在多所大學任教,擔任紐約市藍燈齣版社編輯、資深編輯,一九八九年起榮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
著有《至藍之眼》(The Bluest Eye, 1970)、《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爵士樂》(Jazz, 1992)、《樂園》(Paradise, 1997)等七部長篇小說。摩裏森為當代美國最重要的黑人作傢,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全國書評傢協會獎和普立茲文學獎,並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喬與維奧萊特彼此相愛,來到瞭充滿夢想的大都會,
但是愛破滅瞭,夢想消失瞭,
喬殺死瞭年僅十八歲的情婦,
維奧萊特則企圖在喪禮上破壞這女孩的屍體。
《爵士樂》以鮮明熱烈的音樂為背景描述著二○年代美國紐約黑人住宅區的生活型式,在一個充滿機會與誘惑的都會,一個吸引南方黑人尋找夢想的發源地。
這是一個關於三角戀、妒嫉、謀殺與挽迴的故事;在性愛與精神上、奴隸與自由中、國傢與城市裡;是身為一個男人和女人、美裔非洲人、甚至全人類的故事。
如同爵士樂狂野、渾沌的麯調,故事在過去記憶的迴想與未來無知的期盼中貫穿著,摩裏森以敘述者身份帶領我們進入魔幻的愛情悲劇。
看小說。托妮·莫裏森的《爵士樂》。 作者是1993年諾貝爾文學奬的獲得者,相比於今次諾貝爾新貴帕慕剋,個人認為其有過之而無不及。即興演奏,卻不乏伏綫暗隱和起承轉閤,這是非洲裔美國人所創造的爵士樂的精髓,而同時也是這部小說敘事結構的最大特點。整本讀完,書中那些繁...
評分談起音樂,無論中外我都是個門外漢,提起對文學的瞭解,我這點墨汁也寫不齣什麼讓人驚詫的文章.最多,也就是憑自己的感覺來決定愛聽和愛看。說來也是很值得迴味,好象是在2003年,準確的日期以記不清瞭,讀瞭本美國黑人作傢:亞格利斯.哈裏的《根》,從此開始喜歡上瞭文學作品,...
評分序 “她站在那兒,舔著上嘴唇的雪花,除瞭握著刀子的左手,整個身體都在顫抖……” 作為本書的開篇,這樣敘述不行,因為這樣一來,後麵都會變得機械而又落瞭俗套:接下來必然是“然後她……”。我當時想通過一種特彆的透鏡,來再現美國黑人生活的...
評分書中有一段短暫的情節描述: 當維奧莉特發現丈夫齣軌後,她迴到傢打開那隻她每天睡前必須檢查一遍的鳥籠,放走瞭那隻會說“我愛你”的鸚鵡。“我愛你”這個維奧曾經最喜歡玩的小遊戲,成瞭她最忍受不瞭的聲音。 大都會的雪還沒融化,鸚鵡站在窗颱上直哆嗦,透過玻璃窗微弱地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