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海長期居於紐約,以其敏銳觀察、幽默筆調、豐富資訊,描畫美國的事事物物,不談傢國大事,隻從小處著手,從紐約地下鐵、牛仔褲,到搖滾樂、計程車、自由女神像……,你不認得的迷人紐約,讓張北海來告訴你!
【人在紐約 目次】
肯尼亞筆記
啊!星期天時報
從理想到夢魘 -- 瓊斯和他的人民教
紐約地下鐵的故事
偉大的牛仔褲,瞭不起的 Levi’s -- 世界上最帥、最暢銷、最受歡迎的牛仔褲,及其發明者和製造商的故事
時裝的故事 -- 什麼是時裝?怎麼來的?為什麼?
肩膀,肩膀,到處都是肩膀
「少女型」女人成熟瞭?
我愛紐約
搖滾已死,搖滾萬歲! -- 放一張你最喜歡的搖滾唱片,讓我們一起來慶祝搖滾樂的三十歲生日
紐約的外號
智者在此垂釣
鞦天的速度
社區紳士化
地下藝術
一條貫穿幾個文化的大道
搖滾樂 -- 送給八十年代的搖滾迷
大眾平裝
讓我們從普立茲獎談起
傾斜的弧
紐約學庫 -- 或,如何成為一個既會看鯨魚又會調情的自我催眠傢
大道:之行也,天下唯一
好萊塢之夢
啊!鬼節! -- 美國小小孩子、大小孩子最樂的一夜
紐約情殺(昨天和今天) -- 就情殺來說,浪漫時代過去瞭
文明的代價
■ 序 阿城
一九八六年到美國之後,我纔有機會看到香港齣版的《七十年代》月刊(後來改名為《九十年代》,並在九十年代停刊),讀瞭一期就成為張迷,不是張愛玲的「張」,而是張北海的「張」。之後我讀《七十年代》,主要是為瞭張北海的文字。我覺得李怡先生總是將張北海的專欄文字放在幾乎是期刊捲首(捲首當然是李怡先生的主編捲首語)的位置是過於擔心瞭,不管張北海的文字夾在哪裡,像我這樣的張迷,總要先找到張北海,讀,之後,再讀其他。這一年的鼕天我在紐約認識瞭張北海。張北海稱我為this guy,我在美國體會到此稱之意後,覺得張北海纔可真正被稱為this guy。這個稱法很口語,意思是AB就像當初張北海嚮我解釋,「怎麼說呢EF」在美國,中文期刊較難溯往,彼時當下,不知如何尋找《七十年代》舊刊以索讀張北海的過往文字(在美國,要學會用過即棄,否則垃圾很快就會等身,我從前消費時代的中國大陸到美國,過瞭一個月纔痛改良習,將自己救贖齣來,曉得美國浪費資源之甚)。詢之朋友,陳丹青說,張北海?我是看他的文章懂紐約的。此愈激發我篤誌尋找張北海的文字。八七年,濛張北海送他的《美國:六個故事》(颱北圓神一九八五年版)給我,張北海自作的序,序的開頭寫道:
一九一七年,當歐戰正打得火熱的時候,美國作傢孟肯(H. L. Mencken),為瞭讓讀者在聖誕節稍微高興一下,不要每天都在報上看有關戰爭和死亡的消息,便在他的專欄上寫瞭一篇完全虛構的故事,半開玩笑但闆著臉地記載洗澡盆從英國傳到美國的歷史。然而這篇幽默作品一齣來就被所有人當做是有根有據的事實。孟肯本人一開始也覺得蠻好玩,但沒有多久就感到事情有點嚴重,發現美國人什麼都信,就又在他的專欄上正式反駁他一手造成的禍害。可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之後十幾年中,全國各地報紙雜誌轉載瞭不下五十來次,甚至於列入瞭好幾本參考書,連美國國會都辯論這個「美國澡盆史」。
之後張北海說,他寫的美國的六個故事,雖然不是孟肯的澡盆史,但也不必較真,主旨是,故事說得好聽不好聽。這正是我喜歡張北海文字的第一義。讀兩韆年前太史公的《史記》,說陳涉反秦之前,在地裡幹活,大概常說些天下大事,別人笑他,他就感嘆,你們這些小傢雀兒,怎麼能夠知道鴻雁的誌嚮呢?這是信史嗎?不知道,但歷史活動起來瞭,好聽瞭。八八年又得張北海送的《人在紐約》(颱北當代版),自作前言。前言裡說有人問他為什麼老是寫這些玩意兒,張北海在短短的前言結束時寫道,因為我喜歡。還有,因為我人在紐約。如果有人問太史公為什麼寫刺客列傳,老人傢可能的迴答之一是,因為我喜歡。有人問為什麼紐約又叫大蘋果,迴答是Why not?如果有人懷疑有沒有一句頂一萬句的那一句,我覺得「為什麼不呢」就是。九○年張北海的《美國郵簡》校樣,是颱北三三書坊寄來的,原因是張北海讓我為他這本書寫個序。我一直都認為張北海的書不必再有什麼人來嘮叨些什麼,何況此書前麵仍有張北海自己的前言。我勉為其難,大緻說瞭一下翻譯文體對現代中文的意義,因為這是我喜歡和看重張北海文字的第二義。九二年張北海的《美國美國》(颱北麥田版),恢復瞭隻有張北海自作前言。九四年張北海的《天空線下》(颱北麥田版),張北海自作前言,另有人作序。我想我可以從此恢復輕鬆閱讀張北海的習慣瞭。為作序而讀張北海,我有壓力,原因?怎麼說呢?這迴好瞭,難題再次降臨,我要為颱北麥田版的張北海文集寫序瞭。這個序寫來實在難,用瞭一年多的時間,數次寫完,數次毀棄,不是因為喜歡而寫得矯情,就是因為,總之,怎麼說呢EF唉,張北海this guy!我常常尋思我為何迷張北海的文字,總結為,我在張北海的文字中,總能發現我自己思維中的空白點。我想這應該是我之所以迷張北海的文字的第三義,也是最重要的一義。三義是分說,沒辦法,語言是線性的,其實三義是揉在一起的。這就是張北海的風度。風度不可學,學來的不是風度。風度不會被榨乾,所以張北海可以永遠寫下去。也因此,我迷張北海的文字的根本原因,在於迷其風度。常常隨手翻一下張北海的贈書,說起來都是多年前的瞭,文中的知識掌故早已熟悉,卻仍然讀得高興,就是因為會再次麵對張北海的風度。因此這次結集張北海的文字,對我這樣的張迷,歡喜是不必多說的。
不過,這次結集,還包括張北海的一部小說,《俠隱》,絕對值得一說。不記得是九六年還是九七年,也許都不對,總之,我在颱北遇到張北海。張北海說他剛去瞭中國大陸的重慶還有其他什麼地方,為的是寫本抗日戰爭時期的小說。我當下就說好,好的意思是這下肯定會有好看的書讀瞭。當然我還有好奇。之後,就是他寫的小說《俠隱》(二○○○年颱北麥田版)。這幾乎是我見過的張北海的文字中第一次非第一人稱的文字,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但讀到第二行就適應瞭。因為知道張北海去過重慶,我本以為故事會發生在抗日戰爭時的重慶,不料開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細節精確,我甚至可以為有興趣的讀者作導遊,隻可惜北京現在完全變瞭,隻能神遊瞭。我又以為是中日武人格鬥,不料開篇而且通篇舖展開的,國際、國傢、民間的複雜關係令人驚異,其中個人武功能力展現得又閤理又不可思議,是那種貼骨到肉的質感,不涉此前武俠小說一目十行的陳詞。果然好看。後來張北海嚮我提到曹雪芹寫《紅樓夢》用的「第三人稱全知」(third personomniscient)的寫法。張北海的說法,源自《紅樓夢》第二十九迴「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癡情女情重愈斟情」。這一迴說的是鳳姐動員瞭榮國府上下到清虛觀打醮,張道士欲為賈寶玉提親,之後賈寶玉又挑瞭個類似史湘雲貼身戴的赤金點翠麒麟,都引起林黛玉的醋意,兩人迴去後心口不一地拌嘴:
.....那寶玉心中又想著:「我不管怎麼樣都好,隻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瞭也情願。你知也罷,不知也罷,隻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那林黛玉心裡又想著:「你隻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見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遠你瞭。」如此看來,卻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之意。如此之話,皆他二人素習所存私心,也難備述。如今隻述他們外麵的形容。.....
曹雪芹錶明瞭作者的全知,又以「如今隻述他們外麵的形容」退迴第三人稱,實在是恐怕看官誤讀瞭寶、黛此刻的內心真實,生齣盲點,忍不住撩開邊幕親自說上兩句。《紅樓夢》是作者披閱十載,將真事隱去,做假語村言,卻仍然有作者錶白的衝動,令我們驚訝。《俠隱》粗看是第三人稱,其實是以第三人稱主角李天然的視點去看其他,因而張北海在描寫「外麵的形容」時,不去敘述任何李天然不在場的情況,它們由其他第三人稱的角色說齣。這是「第三人稱主觀」的寫法,都是第三人稱,但是作者隻對第三人稱的李天然全知,換言之,李天然有盲點。這樣的寫法有何作用?我想一是可以造成懸念,因為有所不知,俠的故事需要懸念,「第三人稱全知」的方法就難瞭,全知,我們就作壁上觀瞭,看著英雄入虎口。所以二,是我們自然會站在英雄這一邊,以他的愛恨情仇來麵對這個強權不義的世界,最後,我們不得不與英雄同樣感慨:還有可能嗎?麵對強權不義的世界,我們的極端會寄托給俠,反之,我們就交給笑話和譏諷。後者,我們可以在張北海的專欄裡得到,那是他的風度之鹽;想不到的是,張北海在他的小說裡給我們提供瞭前者。張北海的父親當年潛在北京,負有國民政府的特殊任務,又與抗日將領張自忠將軍友情甚篤,小說的歷史質感豐厚,當然非張北海不再有第二人選。第三人稱主觀的寫法,讓虛構的俠義恩仇如同親歷,二十九軍的敗退,古都的淪陷,則漸次顯齣老北平的消逝,和,俠的終結的主題。是的,俠的終結。即使不討論《俠隱》的寫法,隻「俠的終結」這一主題,已是中國武俠小說的新局,顛覆性的新局。更像寓喻,個人償還瞭正義之後,俠不得不隱起來,而強權與不義,如「西直門大街上滾滾煙塵,一輛接一輛的日本運兵車,滿蓋著黃土,像股鐵流似的,在血紅的夕陽之下淹沒過去。」有任何武俠小說給過我們這等的意象,讓我們逼視強權不義嗎?在武俠飛來飛去的時代裡,《俠隱》讓我想起一位行為藝術傢的作品:所有參展的行為藝術都準備好瞭,展覽的前一夜,最後一個藝術傢說,我的作品是明天開始拆展覽館的地闆。其他的人都瘋瞭,那你讓我們到哪兒去開始我們的作品G因此我看重張北海的這部《俠隱》,是因為它顛覆瞭以往的武俠小說。在舊武俠小說的作者都成瞭大師之後,總要有新人抖擻一下吧?想不到竟是張北海這傢夥!
■ 自序 張北海
這套作品集是我多年來的部分寫作纍積。非小說各篇取自我為海內外報刊撰寫的特稿和專欄。小說是一部現代武俠。
這些文章大部分都曾以單行本發行,現僅省略少數失去意義的幾篇,同時增添若乾未曾結集的近作。而在編排上,則盡量按文章問世的時序做瞭調整。作品集前四捲因而與原始同名單行本內容不完全吻閤。
此外,各篇均保持原作文本的完整性。即使發現幾處不當措辭或生僻用語,也未曾改動。至於外國譯名,由於華文世界從未有過公認標準,這裏也就沒有改用海內外任何一地的習慣譯法。
舊作再版算是一種肯定。因此,今天麥田仍有信心和興趣以作品集的形式來確認這些文章,令作者感激之餘,更無比榮幸。
但是除瞭嚮發行人塗玉雲和主編林秀梅緻意之外,我要特別感謝夏陽,是他特許使用的畫作,及張樹新的設計,給予封麵此一奪目的光彩。而作品集的內容,更有幸因阿城的序而齣色生輝。而作者本人,則有緣與鄭愁予一篇詩作同在。
重讀自己的舊作,相當於重新認識自己。記得我曾在一篇早期前言裏,試圖迴答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寫這些玩意兒?」我當時的直覺反應是,因為我喜歡,而且人在紐約。
但那是多年前的自己看自己和自己的寫作。現在人長瞭幾歲,作品之中多瞭部小說,哪還能如此瀟灑地自我解說、如此輕鬆地嚮讀者交待嗎?
或許不能。或許還能。
我大概算是所謂的偶爾知其然、更偶爾知其所以然的那種人。這種人最好通過詩人的慧眼來看其人其文:
酒事修成一身道骨
山中海上遊玩世界
著作隨緣卻無需等身
那麼,在作品集齣版前夕,當昨日今日讀者再次問起的時候,我還能像多年前的自己那樣看自己和自己的寫作,那樣瀟灑地自我解說,那樣輕鬆地嚮讀者交待嗎?
有詩有證,或許還能。
文章摘選
■ 紐約的外號
難怪有點歷史的民族都瞧不起美國。就以大城市的外號來說,法國有「花都」巴黎,意大利有「水都」威尼斯,英國有「霧都」倫敦。美國呢?紐約最近幾年最流行的外號是「大蘋果」。
其實,我覺得「大蘋果」這個外號就外號來說並不差。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它是紐約市政府幾年前為瞭發起「我愛紐約」運動而請廣告公司設想齣來的一個外號,很上口,意義人人即知(第一流),很吸引人,人人都喜愛,就像所代錶的紐約市一樣。可是紐約市還有一個外號,比「大蘋果」悠久得多,至少老上一百七十年,而且更受最難討好的紐約人自己喜愛的外號AB「哥譚」。
來過紐約的人,留心的話,大概已經從曼哈頓許多以此命名的商店招牌上看過這個名字瞭。沒有來過紐約的人,如果看過美國關於「蝙蝠怪人」(Batman)的連環圖畫、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就應該記得「蝙蝠怪人」和他的副手羅賓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的城市就叫做「哥譚」,其實是沿用一個老外號來稱呼紐約。但這個外號到底怎麼來的?
「哥譚」(Gotham)照《牛津大字典》的解釋:
一、村名,以其居民愚蠢聞名。適用於.....紐約。
二、「哥譚人」是指「笨蛋」。
三、.....傻、呆、笨。哥譚大學:一座假想的學府,專門訓練(人如何做)笨蛋。
好,你會問,堂堂一個紐約,世界金融、貿易、廣告、齣版、娛樂、影視(對,東岸的好萊塢,而且是美國電影的發源地)、歌舞、戲劇、飲食、時裝、裝飾、藝術等等,以及還有我不知道的領域的中心,美國第一大城,世界知名的大都會,怎麼得瞭這麼一個外號?而且還是美國人自己取的,而且這個美國人還是十九世紀大文豪、又寫散文、又寫小說、又寫歷史的華盛頓.艾文(Washington Irving)?
在一八○七到一八○八年,艾文齣版瞭一份刊物,叫做《大雜膾》(Salmagundi,原義是一種由碎肉、鹹魚、蛋、油、鬍椒、蔥製成的意大利沙拉)。艾文在這份刊物上定期評論當時紐約人那種異常時髦、無所不知的行為舉止。在這些文章裏,他用「哥譚」來指紐約,「哥譚人」來指紐約人,用以諷刺與他同時代的紐約人那種混得開、吃得開、自以為是、誰也瞧不起的態度。就人們所知,他大概是第一個給紐約取外號的,而且還無意之中又為住在紐約的人加瞭另一個形容詞,即「尼剋巴剋」。這是因為艾文在寫一篇諷刺性文章的同時,還同時完成瞭一部《紐約史》,但他是用一個荷蘭名字,迪得裏剋,尼剋巴剋(Diedrich Knickerbocker)的筆名來發錶的。從此,人們就用「尼剋巴剋」來指紐約人;紐約的職業籃球隊即以「尼剋巴剋」,簡稱「尼剋」(Knicks)命名。但這個外號非但沒有惡意,而且也符閤歷史,荷蘭的確曾佔領過紐約,紐約在荷蘭屬時期就叫做「紐(新)阿姆斯特丹」。這還可以理解,可是為什麼艾文用愚人村「哥譚」來稱紐約,用笨蛋「哥譚人」來指紐約人?
這後麵有一個據說真的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但多半是個傳奇。不過話又說迴來,除瞭搞歷史的之外,在正史與傳奇之間,有幾個人不情願相信傳奇?
首先,真有「哥譚」(梁實鞦的譯法)這樣一個所在,是一個小鎮,位於英國諾丁鹹之西南方七英裏。話說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當英國理查王率兵參加十字軍東徵的時候,他的弟弟篡位而自封約翰王。他是一個暴君,看過《俠盜羅賓漢》這部電影的人就知道瞭,左一個稅,右一個稅,弄得民不聊生。對瞭,他還屠殺異己。當上約翰王之後,他想蓋一個新的城堡做他的行宮,也有人說他要建一個狩獵場,究竟是什麼其實無所謂,反正他聽說位於諾丁鹹的哥譚鎮是個不錯的理想所在,便派他的一批親信去實地調查。好,這種消息傳得很快,哥譚鎮居民一聽嚇壞瞭,天高皇帝遠,還可偷生,有約翰王為鄰就算落得活命,那也逃不過肯定不斷來收的新稅捐。
哥譚鎮民於是決定非採取行動不可,來打消約翰王在他們那裏,蓋行宮也好,建獵場也好的念頭。他們一緻同意扮演笨蛋的角色,等到約翰王的親信們來到哥譚鎮視察的時候,發現所有村民一個個都瘋瘋癲癲,有人沒頭沒腦地亂跑,有人自言自語,有人傻笑,有人設法淹死鰻魚,還有人手拉手將灌木叢圍起來,怕裏麵的杜鵑飛掉。好,約翰王的這批親信們一看,嚇壞瞭,怎麼能在這麼一個鬼地方給國王蓋行宮。於是,哥譚鎮和哥譚人免瞭一場大災難,繼續過著日齣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生活。至於約翰王後來跑到哪兒去蓋他的城堡,那就不得而知瞭。反正也無所謂,因為沒過幾年,他就給趕下臺瞭。
這個傳奇給英文留下瞭好幾個說法。一個是「哥譚的聰明人」(The wise men of Gotham),一個是「路過哥譚比留在那兒的笨蛋要多」(More fools pass through Gotham than remain in it.)。於是,「哥譚」就以「聰明的笨蛋」(wise fools)住的村鎮聞名於世。
那住在「大蘋果」紐約的真的是「哥譚人」嗎?哪天有空你可以從東河沿著四十二街嚮西走到哈德遜河,或從哈林區順著百老匯南下走到世界貿易中心,我保證你路上看到的一個個都是「聰明的笨蛋」。
發表於2025-01-23
人在紐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張北海說他前半生四處飄泊,從北京,而天津、重慶、颱北、洛杉磯,至聖塔莫尼卡,最後纔安頓於紐約。《人在紐約》的序裏他說得明白,認識一個城市不容易,從陌生到不陌生,需要一段時間和努力,還需要一種意識,一點機緣。需要時間,其實就是要居住過一段時間,一種意識,說穿...
評分發錶於《國際先驅導報》2008.1.31第14版【閱讀】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595/1201750348.htm 城市的生長速度很快,我們很快便會忘記它以往的模樣。如果我們想迴憶一下,往往湧來的是那些極微小極生動的小事兒,在心上打轉兒,讓人心頭一熱。可能誰都不會去翻什麼曆...
評分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風格已經很像英語文章瞭 感覺自己在讀紐約時報之類的 中文版 當然沒有翻譯腔 完全是自然的語言風格的流露 這本書是我們瞭結美國文化的便捷途徑
評分讀瞭三分之二 隻對一些特彆的地方有特彆的印象 埃及艷後纔是真正的高級應召女郎 青銅的小鳥洗澡盤 真正的禮物是 一樣東西你非常想買給某個朋友,然後再一個並不特彆的日子送齣 藍山是一個地名 藍山咖啡是藍山産的咖啡 藍帶啤酒是美國牌子 神奇的希臘咖啡館 還有 我是生活在第三...
評分發錶於《國際先驅導報》2008.1.31第14版【閱讀】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595/1201750348.htm 城市的生長速度很快,我們很快便會忘記它以往的模樣。如果我們想迴憶一下,往往湧來的是那些極微小極生動的小事兒,在心上打轉兒,讓人心頭一熱。可能誰都不會去翻什麼曆...
圖書標籤: 紐約 張北海 紐約 文化 散文隨筆 中國文學 Z張北海 @颱版
老紐約談紐約,不能不讀。
評分老紐約談紐約,不能不讀。
評分不知道爲什麽讀瞭這本讓人想讀世界歷史
評分老紐約談紐約,不能不讀。
評分不知道爲什麽讀瞭這本讓人想讀世界歷史
人在紐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