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明清以来滇西北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明清以来滇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状况概述
一 明至清中期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
二 多元文化的并行与传播
第二节 各地方市场的渐兴与对外商贸交流渠道的拓展
一 各类集市的渐趋兴盛
二 省际及滇缅间商贸交流渠道的拓展
第三节 明至清前期初露峥嵘的地方民族商人
第二章 近代滇西北商人群体的壮大崛起
第一节 近代滇西北地区周边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洋货贸易时代”滇西北商人的涌现
一 开关通商后地方市场的发展变化
二 滇西北商人的发展壮大
第三节 “云土”鸦片贸易时期
一 “云土”贸易兴起的特殊背景
二商人对“云土”贸易的热衷
三 “云土”贸易时期商人的发展特征
第四节 从鼎盛到衰败(1937—1950)
一 抗日战争时期商人及其资本的壮大
二 走向衰败的滇西北商人
第五节 特殊商人群体的产生与发展
一 滇西北地区女性商人群体的形成
二 滇西北藏区喇嘛商人队伍的壮大
第三章 商人与地方经济生活
第一节 各地市场发展活跃的发动机
一 区域市场体系的编织者
二 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供给者
第二节 商人与地方金融
一 货币流通多元化导致的紊乱与调控
二 商人与地方汇兑
三 商办各县县银行的产生
第三节 商人与商品化农牧业的发展
一 商品化种植业的兴起
二 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三 冲击与回归:商人与土地兼并
第四节 地方工矿业的发展向导
一 商人与地方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二 商人资本对地方工矿业的直接投资
第四章 商人与地方社会生活
第一节 商人与生活习尚的变化
一 从商观念的流行与商品意识的强化
二 社会消费观念转变的先导者
三 商人与地方婚俗的变迁
四 商人与家族和宗族关系的强化
五 “烟是和气草,待客少不了”:鸦片烟毒侵蚀下的生活习尚
第二节 商人与地方公益事业
一 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润泽者
二 地方赈济与慈善事业
三 修桥铺路益乡里,捐资医疗利乡邻
四 商人投资公益的动机和社会影响
第三节 商人塑神行为的文化解析
一 纳西商人与拉萨城内的“三多神”庙
二 挣不脱的怪圈:喜洲白族商人塑造的“水府娘娘”和“财神转世”
第五章 商人与地方政治生活
第一节 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与商人势力的膨胀
一 商人阶层的形成与社会流动
二 自治公所与县参议员选举
三 绅权无边:商人把控下的喜洲地方政治
四 谁与争锋:中甸归化寺势力的不断膨胀与来自客籍商人的挑战
第二节 政治制度演进过程中的滇西北商人
一 积极响应辛亥革命
二 商人对滇西北解放事业的拥护与支持
第六章 对外交流的使者与纽带
第一节 商人与省际间的商贸联系I
一 滇西北商人在西康(川边)
二 滇西北商人在西藏
三 迈向内地繁华都市的滇西北商人
第二节 走出国门的近代滇西北商人
一 滇西北商人在印度
二 滇西北商人在缅甸
结论与启示
一 近代滇西北商人历史作用及其局限的基本认识
二 重铸断落的链环:滇藏川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重启
——兼谈滇藏川边旅游经济合作论坛的倡立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