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M.D.) 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他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以及《論生死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等相繼推出的著作,協助許多瀕死病患安詳的面對死亡,更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幫助他們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晚年更致力於愛滋病感染兒的關懷與照料。
发表于2024-12-22
你可以更靠近我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两天没来由的回想起这本书,当时阅读它,是一个台湾的朋友送给了我的老师,辗转几手才到达我的手中,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它,当时的感想已经记不清了,很震撼,很感动。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是由无数次演讲的录音整理而成。这本书的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是...
评分这几天都在读这本书.台湾版,繁体字,竖排版.熬夜的时候看上去有些吃力.但还是一字一字的看了. 是很多讲稿的合集,所以 部分语言和故事 有些重复. 没什么可以多说的,摘录一段: <给道奇的信> ◎我(伊莉莎白)在一九七八年寫下這封信...
评分这两天没来由的回想起这本书,当时阅读它,是一个台湾的朋友送给了我的老师,辗转几手才到达我的手中,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它,当时的感想已经记不清了,很震撼,很感动。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是由无数次演讲的录音整理而成。这本书的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是...
评分这两天没来由的回想起这本书,当时阅读它,是一个台湾的朋友送给了我的老师,辗转几手才到达我的手中,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它,当时的感想已经记不清了,很震撼,很感动。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是由无数次演讲的录音整理而成。这本书的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是...
评分这两天没来由的回想起这本书,当时阅读它,是一个台湾的朋友送给了我的老师,辗转几手才到达我的手中,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它,当时的感想已经记不清了,很震撼,很感动。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是由无数次演讲的录音整理而成。这本书的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是...
图书标签: 你可以更靠近我 生死 生与死的智慧 临终关怀 生活的指引 生死学 暂时还买不到的书 心理学
關於本書
本書是由原作者幾場演講錄音帶所編輯而成:
1.1976死亡並不存在
2.1980生命、死亡與死亡後的生命
3.1980死亡是如此重要
4.1981第二場演講
5.1982我們這個時代的醫療
6.1985在愛得格.卡席基金會的演講
7.1987好好利用中間時刻
8.1989塔克森工作坊(私人錄音)
9.1978一封給九歲男孩的信
■ 書籍簡介
大部分的人都會害怕死亡,因為死前有未盡的心願,死後有未知的世界。老人、大人是如此,何況是小孩!當一個小孩不管是親人或自己面臨死亡,都會有很深的恐懼感,家長該如何處理,使得「死亡」的陰影不會留下不良的影響。在本書中,教會人們學習活著的時候,要付出真正無條件的愛,完成此生的任務;當面臨死亡時也將不足懼,著者認為:「死亡一點都不駭人,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方式。」是的,死亡的課題,對於我們的孩子也許是殘酷的人生議題,但我們若將峽谷與風暴遠遠隔開,就永遠看不到風暴造成的紋路有多美;換言之,當孩子面臨死亡時,我們不該遮蔽孩子,不該過度保護孩子,因為他終究得自己面對一切。所以,我們的孩子雖不一定能了解這深層的道理,但透過父母的手、眼去了解死亡,也更能對生命有更真切的領悟。透過著者寫給一位即將死亡的九歲小男孩的信,我們將更能了悟「生」與「死」,摘錄於下:
「生命就像一間學校,在這裏我們有一個機會
去學習很多事情:像是與別人好好相處
或是了解我們自己的感覺
學習對自己還有別人都要誠實,
學習給予愛也學習接受愛:當我們
通過了所有的考試(像在學校一樣)
─我們就可以畢業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回去我們
真正的家:回到上帝身邊
……」。
「什 是生命?……什 是死亡?……什 小孩子必須要死?」 1978年一位得了癌症的9歲病童向本書的作者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作者無私的愛與發光的智慧如何幫助這些受苦受難的孩子,讓他們安詳的面對死亡與生命中的風暴;如何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如何幫助他們失去摯愛的傷痛,並教導成人如何使用象徵性語言與受苦難的孩子溝通,進而幫助他們完成心中未完成的事……
文中俯拾皆是的人生智慧,不僅解答我們諸多對死亡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清生命的本質以及該如何活生命的價值。國內還沒有這樣一本書;綜合許多兒童的實際案例,這 適合作為培育兒童生死教育師資的參考教材或指導手冊。
■ 目錄
序一 在樹的源頭澆水
序二 請不要輕看
關於本書
第一講 死亡是如此重要
1.梅大涅的集中營
2.象徵性語言
3.失去親人的孩子
4.潔米的哥哥
5.洛莉
6.聖地牙哥的男孩
7.十五歲女童拼貼畫
8.麗絲
9.道奇
10.苦難的意義
第二講 活著,不帶未完心事
1.無條件的愛
2.五種自然情緒
3.比利
4.傑菲
5.瀕死經驗
6.共同的泉源
第三講 隧道與光
1.史華茲太太
2.你不會單獨死去
3.蘇西
4.看見死去親人的孩子
5.印地安女人
6.遊民
7.彼得
8.柯瑞
9.天堂的象徵
10.回顧你的生命
11.史華茲太太來訪
12.我的第一次神秘經驗
13.經歷一千次死亡
14.宇宙意識
第四講 醫治平凡人
1.癱瘓的女人
2.黑人清潔婦
3.大笨蛋
4.化學治療
5.工作坊
6.基督
7.又見道奇
第五講 接受生命的風暴
1.耶穌受難日
2.自殺
3.拯救與幫助的不同
4.我的母親
5.我的父親
6.診斷出黑色的兔子
附錄:一封給九歲男孩的信
■ 精華語錄
序一 在樹的源頭澆水
◎小孩還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會想到死亡,會擔心自己的死亡,也會擔心愛的人及寵物的死亡。如果孩子對死亡的無知、焦慮、恐懼及哀傷無法得到適當的引領與調適,一旦碰到死亡事件,失落的傷痛及情緒的壓抑,小孩會以異常的行為及特別的方式反映出來,這將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健全人個的發展。
◎我們可以用直覺(內心的智慧)去體會孩子的畫(非文字象徵性的語言),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聲音。
序二 請不要輕看
◎請不要輕看苦難帶給生命的重塑性。當生命走道盡頭時,也就是病人及家屬有機會表達對彼此關懷及感謝、或是該說聲抱歉的最後時刻。「死亡」促使人與人之間可以有最真心的對話。所以我們認為悲劇的,並非真的是悲劇,換個角度想也可將它當成生命成長的機會。
◎請不要輕看兒童對死亡瞭解的需要性。小孩的心靈跟成人一樣,對死亡充滿了疑惑及焦慮。因此,當我們過度保護小孩、刻意不與小孩討論相關死亡問題,並忽略他們悲傷反應時,小孩的內心,就會感到不安與痛苦,失去成長的機會,正如「將峽谷與風暴遠遠的隔開,就永遠看不到風暴所造成的紋路有多美麗」。由於小孩的感受難以用文字直接表達,若我們能透過觀察及聊天來解讀他們文字的象徵性語言(如畫圖),我們就能更接近小孩的心靈世界。
◎請不要輕看宗教靈性力量的影響性。照顧臨終病人是叫人筋疲力盡、情感枯竭的工作,若我們能從宗教的激勵及靈性的體會,便能累積心靈的力量去從事這種陪伴心靈受創的人的工作。
你可以更靠近我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