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並非仁者或智者的普通人也都喜愛山水自然風光,不過因為窮因為忙不能欣賞、享受罷瞭。我1922年齣生於皖南休寜縣商山村,村後的山屬黃山餘脈,門前的溪二三裏就流入新安江,正是明代湯顯祖的詩“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所說的那個山水明麗的地方。童年身受水光山色的浸潤、熏陶,心中藏著徽州山水濃濃的影子。七歲那年,全傢遷居上海,後來又在蘇州、南京讀中學,這個影子仍揮之不去。小時候生性貪玩,功課時好時壞,卻一直愛讀小說,做著文學的夢。稍大還悄悄寫點什麼,不外是對山水和親情的眷戀,當然沒有發錶,也早已片紙無留。
抗日戰爭改變瞭我的人生道路。我從江南跑到遙遠的陝北,進瞭抗大。不久又到太行山敵後根據地,開始瞭軍旅生涯。曾在八路軍總部警衛團、129師385旅工作過,日本投降後轉業當新華社記者,又在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總部記者團隨軍采訪一年。我們那個年代的青年人,多少都有點自命不凡,讀瞭幾本理論書,記瞭幾個新名詞,便自以為非常革命,動不動就要“同傳統觀念決裂”,對親情、山水之類,一概斥之為小資産階級情調,不屑一顧。而且在我看來,秦晉黃土高原盡皆童山禿嶺,幾乎沒有風景可言。當時戰火硝煙彌漫,專走荒僻小徑,急於趕路無暇顧及其他。即使撇開這些因素,我的觀點也明顯是偏激、無知、可笑的。東渡黃河,這條被譽為民族精神象徵的母親河,波濤洶湧,氣魄宏偉,一瀉韆裏,一去不迴,我身臨其境曾受震撼。八百裏巍巍太行,奇峰兀立,直插雲天,東方日齣,霞光萬丈,乍見此一景觀,不能不獨自在心裏歡呼璀璨輝煌,徒增對光明的嚮往。但“左”派幼稚病竟使我沉默無語,多次麵對江南山水所罕見、所不可比擬的北國風光,我情不自禁而不願細細欣賞,領悟那粗獷的美、恢宏的美、壯闊的美、氣吞山河的美。更遺憾的是竟沒有想到要記下幾個字,等到想寫的時候卻寫不齣來瞭。
中國人常以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自勉,我書讀得不多,路倒走得不少。戰爭歲月,行軍、作戰、轉移、背糧、反掃蕩,往往在一個村子住不瞭幾天,就要背起背包趕路,走遍瞭太行山區,什麼深溝、山莊、窩鋪幾乎都走到瞭。劉伯承將軍當年常常引用蘇渥涅夫一句名言教育我們:“腳是決定勝利的基本條件,手不過是爭取勝利的工具。”凡是當過八路軍的,包括後方機關乾部,都會有些腳上的功夫,計算一下萬裏綽綽有餘。入城以後,背背包走路的事是過去瞭,但有瞭汽車、火車,走得更快、更遠,到的地方也更多瞭。我在《山西日報》工作瞭20年,到過全省的每一個縣,多數縣不隻到縣城,還跑過不少村鎮。根據地時期成天在農村之中,其實對農村社會並不真正瞭解。到省報工作以後,接觸麵逐漸擴展,做瞭幾次農村問題的調查研究,情況纔有所改善。這個時期寫東西不算少,也見到一些令人怦然心動的景色,但遊記仍無一篇,原因恐怕還是思想、觀念的束縛。1960年春,應邀到《南方日報》參加一個會,會後主人又邀請北方去的同誌遊瞭海南島。現在人們到海南簡直不當迴事,那時候卻沒有多少外地人去過,真可說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大開眼界 ,大長知識。自己感到新奇、興奮,也想讓山西讀者知道知道,便和同去的張春旬閤寫瞭一篇遊記,算是零的突破。此後的1962年、1965年各寫一篇:《梨鄉同川》和《山西的島上人傢》,都是山西罕見的景色。50年代末我還受邀去瞭趟阿爾巴尼亞,並在莫斯科住瞭7天。迴來寫過個小冊子,還應太行時期的老朋友章容之約,為《工人日報》副刊寫瞭一篇散文,就是書中第七輯的都拉斯和發羅那。從參加工作到“文革”,20多年跑瞭那麼多路,迴憶起來所見有特色的景物實在不少,可惜隻寫瞭寥寥四篇,有些在日記上曾記過三言兩語,連日記本也在“文革”抄傢時不知去嚮瞭。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一個思想解放、生機勃勃的新時期。我到瞭中央農口工作,專業從事農村問題的調查研究,有機會到全國各地去跑,除瞭西藏、颱灣,每個省都到過不少地方。東至東海之濱、西到西陲邊哨、南臨天涯海角、北到靠近北極圈的漠河,一一留下瞭自己的足跡。一位四川的同行趙文欣說,農村工作者不存在遊山玩水的問題,什麼山什麼水都在農村,都可以去,應該去,必須去。此話似有為公費旅遊打掩護之嫌,但我是贊成的,理由不必明說瞭。和前二十多年相比,交通工具更加進步,汽車、火車之外加瞭飛機,不用腳走的路同用腳走的路不成比例,總數成倍增加。這對專業的調查研究應該說還是助益很大的。思想放開瞭,便於就近觀光的名山大川、勝景古跡,不再輕易放棄。興之所至也寫點散文、遊記。有時報刊約稿,就再寫一篇兩篇。如此日積月纍,竟達六七十篇之多,其中近半是舊體詩。我完全不懂平仄音韻,隻是自幼愛好,隨意瞎謅,曾多次嚮善於此道的同誌請教。這方麵給我幫助最大的是魯兮,他是我的老戰友、老同事、老兄長,齣過好幾本詩集。我瞎謅的東西,大部分請他斟酌、潤色過,纔不至於太不像樣。這些業餘作品數量要比前期多齣10倍以上。但如果按可寫、想寫的來說,仍然隻是少數中的少數,偶爾也有例外。如第五輯天山南北一組散文,均屬1983年第一次到新疆一個多月調查研究任務外的副産品。當時與趙蔚結伴同行,大部分由他執筆,否則很難寫得這麼多、這麼快。我們都在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工作,他任我的助手,年齡差距雖大,相處卻極融洽,他是位畢業未久的研究生,風華正茂,思想活躍,齣版過一本關於長徵的小說,一本人物傳記,都頗有價值。後者曾引起不應有的麻煩,使他一度沉寂。我期望他仍有佳作問世。而自己今年八十又五,雖然古話“老當益壯”,其實年紀大瞭,“好犯糊塗”,專業研究很難再有多少長進。如果健康狀況允許,散文遊記這類消閑之作、隨意之作,也許還可以再寫幾篇。信筆至此,舊病復發,不禁又打油四句:讀書無多行萬裏,耄耋方知天下奇。無限風光山水情,人生代代無窮期。
好幾年前就想齣一本山水遊記的書。專業方麵的書陸陸續續齣過八九本,總的說還算順利,而這本非專業的書,卻遇到瞭睏難。自知淺陋之作,無關宏旨,又離文學甚遠,齣不齣都不必在意。
發表於2025-01-04
人在山水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人在山水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