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全名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 ),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三颗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并蓄,这与他七岁时与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度过童年时光,随后前往英国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法国尼斯文学院深造的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成为作家后周游世界的经历,更是使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文化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莱奇奥对遁世题材作品的热衷。1963年,勒克莱奇奥在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出版,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他的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4-01
诉讼笔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小说是文学大师的成名作,创作于1963年,作者当时才二十三岁,此书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书里显现很强的探求动机,作者灵感的爆发得自文学冒险的野心,而不是建功立业的那种野心。因此,在这小说中看不到统摄力量,更多的是奋激力量。也就是说这是由激情和灵感爆发出来的...
评分《诉讼笔录》:一支抽象万花筒 范典/文 先声明,如果没有得知本书的作者勒克莱齐奥获零八年度诺贝尔奖的消息,我是绝不会知晓《诉讼笔录》这本书的,因而也会与之失之交臂,然而这本书与其作者并非因获奖而在当下被介绍至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此书即被安徽文艺和上海译文...
评分“他极力想象着太阳俨然似一只巨大的金蜘蛛,其光线像无数的触角,遮天盖地……”(P8)这是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曾获1963年勒诺多文学奖的处女作《诉讼笔录》里的主人公亚当·波洛眼中的世界。一如他的名字所暗示,“亚当”代表了一种人类的原初状态。他并非如前言中所说“不甚...
评分这本小说是文学大师的成名作,创作于1963年,作者当时才二十三岁,此书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书里显现很强的探求动机,作者灵感的爆发得自文学冒险的野心,而不是建功立业的那种野心。因此,在这小说中看不到统摄力量,更多的是奋激力量。也就是说这是由激情和灵感爆发出来的...
评分作家很敬业地试验,求新奇;但是读者想要的是体验一些新奇有趣,而不想知道更不想评断作者是否在认真地追求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图书标签: 克莱齐奥 勒·克莱基奥 法国 小说 诉讼笔录 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不太记得了,这个我好想没看完
评分一场从现代文明的逃离。
评分亚当波洛作为一个拥有放弃型人格的青年,无论是原始化还是物化,无非是通过参与到无谓的生活,去实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既带有犬儒色彩,又有中国道家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消极乐观精神。故事本身并没有故事,全书是一地场景性碎片,但主题专一。“我们再也没有多少简单明了的东西。我们都是伪君子,都是小人。都是老不死的烂人。”
评分跟新版好像几乎没有区别……
评分亚当波洛作为一个拥有放弃型人格的青年,无论是原始化还是物化,无非是通过参与到无谓的生活,去实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既带有犬儒色彩,又有中国道家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消极乐观精神。故事本身并没有故事,全书是一地场景性碎片,但主题专一。“我们再也没有多少简单明了的东西。我们都是伪君子,都是小人。都是老不死的烂人。”
诉讼笔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