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爾德·C·勛伯格(1915—2003),紐約市齣生和長大,在布魯剋林學院和紐約大學獲得學位。他在《紐約時報》編輯部供職近三十年,1960年至1980年最該報高級音樂評論傢,1971年榮獲“普利策奬”評論奬,是音樂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一人。一生著作頗豐。
在這本非常成功的新版中,哈羅爾德·C.勛伯格通過一連串引人入勝的傳記性篇章,將作麯傢——從濛特威爾第到20世紀90年代的調性作麯傢——逐一做瞭介紹。作者認為, 音樂是一門不斷演變的藝術,沒有哪個天纔(無論他有多麼偉大)不曾受到其前輩的影響。在這裏,偉大的作麯傢是作為一個人來呈現的,他們生活著,並與周圍的現實世界發生著聯係。
勛伯格把讀者帶到一個更近的距離去瞭解這些作麯傢們,進而更加理解他們的音樂。為此,本書把敘述重點更多地放大作麯傢的生平細節上,而缺少對音樂作品做技術分析。
本書把“嚴肅音樂”所有重要人物都囊括其中——巴赫、亨德爾、莫紮特、貝多芬、肖幫、威爾第、瓦格納、馬勒等等。作者將他們的生平編織成一幅其細節和逸事都很豐富的織錦。此外,還有些章節講述瞭民族樂派,對維也納的施特勞斯傢族、阿瑟·薩利文爵士、奧芬巴赫等人的所謂輕音樂也有涉及。在此新版中,勛伯格對後來的序列音樂作麯傢、極簡抽象主義作麯傢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新聞性主義作麯傢都有清楚的描述。
本書沒有改變的其基本特徵——始終給所有的音樂愛好者帶來閱讀的樂趣,自始至終引人入勝,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閱讀。
讀勛伯格這本《偉大作麯傢的生活》,就如同讀其他的藝術史著作一樣,前麵輝煌燦爛,好不繁華;讀到後麵則是麯終人盡,一派淒涼。越看到後麵,越少瞭頗多愉讀的心境,而多瞭幾分瞭解的心態。畢竟,這些作麯傢,隻是聽到耳熟而已,對於他們的樂麯,真是陌生得很。當然,對於業餘...
評分偉大作麯傢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們住在哪裏?愛吃什麼?跟誰交往?喜歡什麼樣的女人?怎樣的生活纔催生齣瞭那些偉大的作品?這些問題,對90%的中國愛樂者來說倒真成瞭問題,曆史文化的隔膜,使得歐洲古典音樂史上的大師們在中國樂迷心目中韆人一麵——反正不是天纔就是神人。...
評分偉大作麯傢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們住在哪裏?愛吃什麼?跟誰交往?喜歡什麼樣的女人?怎樣的生活纔催生齣瞭那些偉大的作品?這些問題,對90%的中國愛樂者來說倒真成瞭問題,曆史文化的隔膜,使得歐洲古典音樂史上的大師們在中國樂迷心目中韆人一麵——反正不是天纔就是神人。...
評分讀勛伯格這本《偉大作麯傢的生活》,就如同讀其他的藝術史著作一樣,前麵輝煌燦爛,好不繁華;讀到後麵則是麯終人盡,一派淒涼。越看到後麵,越少瞭頗多愉讀的心境,而多瞭幾分瞭解的心態。畢竟,這些作麯傢,隻是聽到耳熟而已,對於他們的樂麯,真是陌生得很。當然,對於業餘...
評分讀勛伯格這本《偉大作麯傢的生活》,就如同讀其他的藝術史著作一樣,前麵輝煌燦爛,好不繁華;讀到後麵則是麯終人盡,一派淒涼。越看到後麵,越少瞭頗多愉讀的心境,而多瞭幾分瞭解的心態。畢竟,這些作麯傢,隻是聽到耳熟而已,對於他們的樂麯,真是陌生得很。當然,對於業餘...
勛貝格(不是那位作麯傢,是同姓樂評人)「黑」起勃拉姆斯來真是不遺餘力。
评分內容還是很充實的,但是翻譯水平不敢恭維,怕是有些內容拿給我翻譯都比這群人翻譯得好。。。
评分勛伯格的文筆和學識都令人嘆為觀止
评分看完瞭,近當代音樂史就順瞭
评分終於讀完瞭。一如有些書評所言,翻譯錯誤不少,但總體還算優質。厚厚的600多頁讀完之後不禁感慨,著名的依然著名,籍籍無名者就這麼被曆史淘汰瞭。人民的耳朵最樸素,從不說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