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新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97)等。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2004, the highly acclaimed The Soviet Mind has assumed its rightful place among Isaiah Berlin's works. Col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Berlin's writings about the USSR include his accounts of his famous meetings with Russian writers shortl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elebrated 1945 Foreign Office memorandum on the state of the arts under Stalin; his account of Stalin's manipulative artificial dialectic;A" portraits of Osip MandelA shtam and Boris Pasternak; his survey of Soviet Russian culture written after a visit in 1956; a postscript stimulated by the events of 1989; and more.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等文学家,再到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音乐家,再到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等科学家,俄罗斯这个民族总是在扮演着“主流”之外的一种强大而又特别的声音,正如开篇的《斯大林统治下的俄罗斯艺术》所说:苏联的文艺界非常独特,由于各...
评分【以赛亚柏林的“多元主义”】 在以赛亚柏林的词汇中,“多元主义”是少有的几个带此后缀而具有积极含义的词语。其他的各种“主义”不是让人怀疑就是令人厌恶。 “目标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在他看来,乃是”迄今为止我所能发现的唯一的真理”。“有些至高无上的善(the Great G...
评分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赵 松 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其国际位置的俄罗斯显然一直都无法拥有原先那种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俄罗斯已重新变成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度。它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好吧,它靠近北极。它...
评分在红色的俄罗斯时代,无论是列宁还是斯大林,亦或是后来的红色继任者,对于苏联本身的文化的影响首先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专制,究其根源在以赛亚·伯林的严重认为是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出于政治面目的目的并和个人领导者性格有关的一种解释。书中的观...
评分无论祖先还是上帝,人始终有对终极的不懈追求与敬畏,如果一定要给它们一个概括那就叫真理。对神与真理的追求其实非常相似。在万物有灵的多神时代人与神界的沟通需要中间人,祭司或者“巫”。在那个时代,巫掌握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圣的,人间的权力需要得到神的确认,这样,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