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八八九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留学罗马,归国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艺创作,写了不少剧本。二十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统称《名人传》。他的长篇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也发表在这一时期,他也因此获得一九一五年诺贝尔文学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一九一九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一九二○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一九二二至一九三三年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以及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有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同时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来并不是一场轻松的享乐,而注定是一场沉重的负担。我无法肯定他写下这局名言时是否借鉴过其前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一生,但毫无疑问,此语一定是天才贝多芬的最好写照。 一位对声音疯狂的音乐家却在其生命的黄金时段失去了倾...
评分罗曼·罗兰教出的失败者 2019/6/21 高中刚开始读点人文书那会儿,我重点读的一个就是罗曼·罗兰。记得语文教材里有《名人传》某一节摘选,当时语文老师很推崇这个人,我呢,也心里确实有点喜欢,后来假期买到《名人传》全本来读。那种小时读书的如获至宝的时刻,是很感动也很真...
评分在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那些人们赞颂的伟大人物,都经历过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这因为他们坚持下来,在苦难中不断历练,成长,才铸就了他们。 先说贝多芬,他是整本书篇幅最短却我印象最深的。他有着悲惨的命运,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听觉简直是天大的灾难,但是,与其...
评分贝多芬 悲恸的诗篇 失去了童年,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一个卑微的母亲,一台破旧的钢琴陪伴了他的童年。他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孤独,但他却心中有着一个他爱得天使。读到贝多芬抱着画像伤心的滔哭得时候,仿佛看到一个伟人的孤独,一个对爱情思念的伟人。...
评分大学毕业若干年后读完了这本“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其实买了很久了,只不过中学那会儿有点时间都用来学数学物理了,对暑期的书单以及读后感的作业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而且《名人传》的标题总以为里面讲的会是一些《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类的内容。 最近看完《傅雷家...
真是超棒
评分战胜日常,I am the hero。相见并不恨晚,恰恰好的时机,恰恰好的阅读。
评分张益唐的访谈重新把我引向这本文学名著,他说他受《米开朗琪罗传》影响巨大。看完之后增加了一些理解。这本书写的是伟大的人,更是深重的苦难。而罗曼·罗兰通过几位天才人物传记表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在书中一些最著名的段落中体现出来:“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贫困、日常的忧烦、愚蠢的超负荷劳作,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徒劳无益地消耗他们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线欢乐之光,而且绝大多数都彼此隔离,连给患难兄弟伸出援手的慰藉都不可得,因为他们既不知道他人,也不为他人所知。”这本书大概就是写给那些与苦难搏斗的孤独者吧!
评分现在想来也许润色不少。
评分高三时一直放在书包里,每天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