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笔不离华人,心不离神州。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家,柏杨与司马辽太郎最为推崇的“日本中国历史题材第一人”。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著作等身百余种,代表作品有《日本人与中国人》《中国历史风云录》《小说十八史略》《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曹操》等。身居海外远观中国史,历史命运带来漂泊感,他在不同文化、民族的夹缝中经受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以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深入思考历史与未来,让历史成为中日交流的“镜鉴”,赢得广泛赞誉。作品风靡日本四十余年,销量多达两千万册。
【所获主要奖项】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小说界“登龙门”的奖项)、直木文学奖(日本文学最权威奖项)、吉川英治文学奖 (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坛门类最齐全的奖项)、大佛次郎奖(日本优秀散文作品奖项)、日本艺术院奖(日本文化艺术界最高奖项)
正在看这本书,作者把一些中日的异同讲出来,特别是第二章关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一问一答,不仅是中日双方的疑问,也有其他外国人对中日的疑问,解答的不错,我们看的时候也要客观一些,就像书里说的,不能因为我们所接触的人来判断这个国家全部国民,不能因为日本当年侵华的种...
评分日本人什么都听——关于日本的一问一答 奈良朝为止的艺术是没有温度的技巧——津田左右吉因为有用,才会引入。太平天国的基督教,是作为推翻旧礼教体质的指导原理,被洪秀全们引入的。国家就是官僚组织,守卫这个组织的是儒教的观念体系。儒教是产生于中国的思想体系,更准确地...
评分我是在看了作者的“十八史略”之后才找这本书来看的。相比“十八史略”的纵横千古,这本看起来厚重的书,真的就如作者所说,只是一本随笔而已。 书中太多似是而非的主观感受和论断,对中国方面的论述也并不准确,不知能否由此推断,作者对日本方面的叙述其实也为此精准?不过作...
评分 评分这本书慢慢看了很久,果然是用例极多信手拈来,立场态度平且较为客观;观点对我来说很新鲜尤其是日本文化的了解,奇妙的还有论证的方法,很灵活有惊喜,也有角度怪怪的片面的且让人将信将疑之处;细微处还可以看出面向的读者群;事物多面性的不同影响(日本自然环境的温和与险峻)同一结果取不同角度时的不同解释(形式主义的一些例子)很大的收获(心灵的感动和政治与文学血统尚武原因);日本轮廓渐渐清晰中国却变得模糊了,不过这倒是极好的;还有就是变化变化时代不同现今中日两国的变化。PS封面不是这个(一衣带水,同文异趣)
评分虽然有些挺有趣的,但是一开始看以为是要跳出狭隘的视野进行更为广阔的比较文化,但其实还是从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和所谓的记载中推断出一些带有一定偏见的观点。不管对于日本还是中国,这种书的出版阅读其实也是一种形象的建构与强化吧,恶意一点的视角看就快成了抗战时来华新闻家们的国策文学了。这类书看多了就愈发觉得所谓文化比较的空疏,不过作者毕竟是作家不是学者,不可强求学术化。另外这个版本的编校错误有点多。
评分还是挺好的。但是让人遗憾的一点是还是对中国的认识不够,也有很多甚至清奇的想法,比如中国人和日本人洗脸方法不同。所以说所谓的日本通、中国通、xx通,其实都不能完美的了解、分析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即使像陈舜臣一样拥有另一个国家的血统。
评分这本书给出的对中国和日本的认识感觉都只是流于表面而已,而且更多的是对中国古代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人物的解读,比较浅显
评分是需要酝酿很久才能写出评论的好书,我打算读第二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