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纔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近韆歲,並不閤理。《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閤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另外,根據黃元吉的門人流傳,黃元吉是在眾弟子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而去。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傢內丹的修煉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傢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講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曆時五韆年來曾中斷且曆久彌新的文明,成就瞭這一文明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叢書從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古籍中精選在曆史上影響至巨且深為西方讀者矚目的經典,作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讀書目,在保持當下最新的學術研究水準的前提下,以漢英對照版本,讓國內外讀者一睹古代典籍的原貌,原汁原味地汲取中華文明的精華和真諦。
首先,說一點題外話。《道德經》這本書的誕生過程非常有趣。當時的老子雲遊四方,當走到瞭函榖關這個地方的時候,沒有瞭盤纏,淪落到《水滸傳》裏那些英雄好漢寄人籬下的境地,好在他投靠的函榖關總兵尹喜非常賞識他的纔華,於是給瞭他一筆錢,要求他寫一本有關道德的書。於是...
評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各種念頭分彆概念標簽 就是有為法,就是這些念頭讓我們痛苦,我們要直接去質疑念頭,或者當念頭湧現的時候,隻是不接受不抗拒的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它的自生自滅,隨波逐浪而非隨波逐流,人豈能被自己做的夢給嚇死?我們都是大海...
評分如題,這是第22章的句子, 麯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麯則全」者,豈虛言 哉!誠全而歸之。 最喜歡這一章。最喜歡...
評分有人說“《道德經》將在21世紀成為全人類的主要精神源泉的經典性讀物之一”。在西方已經很流行讀《道德經》,在中國,喜歡《道德經》的人也很多,但是,現代人習慣於將整體分裂,喜歡為我所用,卻不能為我之寶,即不能成為人類生存的一種自由方式的理論指導,那是人們按現代人...
評分我印象中,道德經說是一本綱領性的讀物 為啥說綱領呢,他其實就是再告訴你什麼是道,以及道的錶現是什麼 這個東西吧,普通人看不懂的,就好比說太極拳四兩撥韆斤一樣,你知道是這麼個的道理,然而你是還是做不到,唯有得瞭真傳實學的門人,在經過學習實作之後纔反過頭來看,知...
有拼音和英文翻譯,讀起來容易很多。
评分像這種書,偶爾翻翻即可,信則有,不信則無,原本是三星的,順其自然,老子說道法自然...隨便你們給幾顆星星,夫唯不爭嘛....多瞭一顆星是給英語翻譯和標注瞭拼音的。
评分是中英文對照的版本。主要是為瞭查一些英文的翻譯方法。結果就看瞭一遍。。
评分可以一直讀,英文也挺逗的。 太一生水!
评分有些段落看瞭英文版纔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