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
发表于2024-12-22
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莫言的想象力和语言一直算不错的,这本书里用的意象也不错,颇具想象力。用阿城的话说,莫言在高密一个人野出来的,知识体系比较不同。所以不容易落俗套。 结构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很多人攻击他以前用章回体太落后,不求上进,我觉得挺扯淡的,他这篇不用章回体...
评分回忆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社会,简直是与政府天天作斗争,表现形式以计划生育和交公粮来演示。 计划生育的对立面就是超生罚款,强制结扎,强制流产。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民谣总结的“伐树、扒房”,很多农户,为了想要男孩子,房子就被村里管计划生育的给拆了,树木、羊、...
评分莫言的《蛙》,因为有朋友赠我,于是抓紧时间看了。 《蛙》的故事通俗易懂,结构上虽然用书信体和最后复合一个剧本来形成情绪的重奏,但讲述方式和语言都是平凡的,情节发展脉络完全按时间线走,甚至普通的倒述插述闪回都通通没用,读起来非常不费力气,这是让我很惊讶的地方...
评分理性与感性--读莫言的《蛙》 在金秋十月,中国文坛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喜之,有人怒之,有人酸之,有人乐之;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国的幸事;有人认为莫言不够资格,中国有比他更好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应该...
评分单位突然给每人发了一套莫言全集,拿到手第一个感觉就是,妈呀,这人也太能写了! 16本啊,每本按30万字来算,有500万字啊!他怎么就有这么多话要讲?作家果然不是一般的生物。 话说领到一箱子书,也不打算送人,就抱着再次尝试的想法,拆掉了我最感兴趣的一本书的塑封。 这本...
图书标签: 莫言 小说 中国文学 一部共和国六十年生育史的缩影 计划生育 蛙、娃、娲 现实 中国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此前是不喜欢莫言的小说的,但是这本确实很喜欢,特别是前半本,读得真是过瘾。讲了一个好故事。本来读到后面觉得跟前面的情节编排和语言明显不一,但是再作思考,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多么可怕,所以也许这种脱节不是语言上的,而是事实。计生题材肯定有很多故事可以写,莫言控制在一个能让“他们”接受的范围内把它写出来了。虽有不足,但也算尽力了。
评分嬉笑怒骂中的血腥
评分字字都是血。
评分书信体叙事结构很普通;前三章精彩,后两章跟喝醉一样;对计划生育冷眼旁观的处理值得肯定。
评分确有模仿马尔克斯的痕迹,“现实魔幻主义”形容此书比较妥帖。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认为《蛙》远不及《百年孤独》,甚至不如《白鹿原》,无论在小说构造还是语言表达上。如果莫言少用一些生硬的成语和文绉绉的词句,效果或许更好。PS:每次都从土豆那里借小说看,真有点不好意思。
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