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
发表于2025-02-02
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蛙,同娃娃的“娃”音译,亦同女娲的“娲”音译。 从生命学意义上讲的是人类繁衍的那些事儿,但事实上却是用轻松幽默的笔墨在讲述姑姑这个不平凡女人的炼狱史诗,讲述中国60年代的那些计划生育之内,计划生育之外的篇章、点滴。 在高密乡的土地上,孩子出生都是...
评分《红高粱》与《蛙》 我并没有了解莫言的作品到如此之程度,取这样一个标题完全是因为自己恰巧先读了《蛙》后读了《红高粱家族》。我阅读兴趣非常杂,因此读莫言也是很随性而至的事...
评分这个故事看到后来让我不停掉眼泪,并不是感动,是作者对于中国人生存问题从骨子里就有种悲悯之情.生命轻如鸿毛又重于泰山.好象野草一样蓬勃茂盛的活着,有时又脆弱得像片梳打饼干,这种矛盾,及大时代背景下一直活得风风火火欣欣向荣的姑姑,最后孑然一身.中国人的命运大抵离不开"政...
评分《红高粱》与《蛙》 我并没有了解莫言的作品到如此之程度,取这样一个标题完全是因为自己恰巧先读了《蛙》后读了《红高粱家族》。我阅读兴趣非常杂,因此读莫言也是很随性而至的事...
图书标签: 莫言 小说 中国文学 一部共和国六十年生育史的缩影 计划生育 蛙、娃、娲 现实 中国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语言文字的感觉一般,但更显得真实和朴素。关于计划生育的苦痛历史。
评分很奇怪的是,这本书上就已经有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字样了,莫言获奖第二天我就在图书馆网站上查这本书了,就看到有馆藏并都已经被借出去了,话说那行字到底是神马时候打上去的啊好神奇~啊以上是题外话一,下面是题外话二:刚巧我看的前一本书里李仲生写中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论文时就曾提过,他认为从长远的经济、文化、人口素质等角度来看,无论是理论分析的结果,趋势发展的结果,还是算式计算的结果,都说明在控制人口、并不导致人口素质降低的前提下,两子化是最科学、最有利的。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确实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弊病也已经渐渐显现,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它基本就只有一个利:控制了人口。
评分神叨叨的一本破书,,,,根本没感觉。。。。就这还诺贝尔奖。。。不是政治原因谁信啊。。。。
评分书信体叙事结构很普通;前三章精彩,后两章跟喝醉一样;对计划生育冷眼旁观的处理值得肯定。
评分《蛙》的主题反映了一个作家、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作家的良心。莫言不是揭中国伤疤去获奖,而是他揭露了反人性的东西。我觉得,只要这种反人性的东西存在,则不分国籍和立场,都应该给予揭露和鞭挞!
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