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极夏彦
1963年出生,原名大江胜彦。新本格派先锋人物,思维极其大胆灵活,作品的走向诡谲,读者年龄层极广。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妖怪型”推理作家,也是日本最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推理小说家。
1994年以《姑获鸟之夏》出道, 出版后便成为了推理史上的不朽名著;
1996年以《魍魉之匣》获得第4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长篇类);
1997年以《嗤笑伊右卫门》获得第25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3年以《偷窥者小平次》获得第16届山本周五郎奖;
2004年以《后巷说百物语》获得第130届直木奖。
近期作品有《不能数的井》、《冥谈》、《不如去死》等。
妖怪作家京极夏彦曾表示他赋予“妖怪”那种“负面的事不可避免,我们还是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是他小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此尽管他笔下光怪陆离的人物生活都算不得幸福,我也依旧坚信他是一位充满了正面能量的小说家。 《不如去死》是京极夏彦的现代社会派小说,对话者健也...
评分从以往的印象,这个故事完全不京极,现代背景,家长里短,不炫不摆,不基不腐。 从阅读的感觉,这个故事实在太京极,言语脚力,洗脑除魔,不折不扣,不屈不挠。 正如京极堂系列如广告宣传语一般明言“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不可思议之事”,这本篇幅短短,信息量却不少《不...
评分看完隔了一天冷静了点,我觉得还是一样的心情。 京极的书,还真是一如既往地前面好难看,最后却总能厚积薄发出一个赞到透的结尾啊。 (……不过真有可能是翻译问题= =。) 但是可能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叙事方式,看完二人目的时候就开始打瞌睡了,到四人目更是一目十行地扫过去...
评分“不如去死”的悚人标题,加上京极夏彦的名头,构成了我对本书的兴趣由来。一向以炫学和华丽风格见称的京极,这次将要带来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年轻女性亚佐美,在自己的公寓中被杀,凶手未明。与亚佐美仅有数面之缘的青年健也,为了了解亚佐美的为人,分别找到了其上司...
评分《不如去死》是典型京极夏彦式的小说,以整体对话为故事之骨的本质依旧是深入肌理的人生碎碎念。健也和每个与死者亚佐美相关人士的对话都势必走向“不如去死”这个结论,好像阴阳师中禅寺秋彦一样,一针见血地指出潜伏在虚伪表象下的懦弱与逃避。 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兴起了一...
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读到最后又发现中了京极老师的圈套,アサミ的死是本书最大的迷却一直暧昧不清,ケンヤ去拜访5人的动机也始终异于常人,京极老师的书决不能按照侦探小说的思路阅读。一人目最有冲击感,一句话让人如同被当头棒喝,只要你曾抱怨过生活,只因为男主ケンヤ与其说迟钝不如说他带着儿童式的狡猾和残忍,复杂的社会伦理一概头脑不好不明觉厉,遵循简单的法则,诱导着人说出心中的不满,然后使出一句“死ねばいいのに”,直指人心。然而,错误的只有他们吗?于是到六人目我们愉快地发现,把“死ねばいいのに”当口头禅的人,也是必须谴责的。尽管到底是アサミ诱导了ケンヤ还是ケンヤ诱导アサミ这仍然是个迷,但假如ケンヤ没有说这句话,一切都不会发生。
评分读到最后又发现中了京极老师的圈套,アサミ的死是本书最大的迷却一直暧昧不清,ケンヤ去拜访5人的动机也始终异于常人,京极老师的书决不能按照侦探小说的思路阅读。一人目最有冲击感,一句话让人如同被当头棒喝,只要你曾抱怨过生活,只因为男主ケンヤ与其说迟钝不如说他带着儿童式的狡猾和残忍,复杂的社会伦理一概头脑不好不明觉厉,遵循简单的法则,诱导着人说出心中的不满,然后使出一句“死ねばいいのに”,直指人心。然而,错误的只有他们吗?于是到六人目我们愉快地发现,把“死ねばいいのに”当口头禅的人,也是必须谴责的。尽管到底是アサミ诱导了ケンヤ还是ケンヤ诱导アサミ这仍然是个迷,但假如ケンヤ没有说这句话,一切都不会发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