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不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最喜欢这段话。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喜欢的还是出于责任,既然不能逃避必须要做,那么就投入激情。 【“用回到...
评分我为陈虻编著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2013年初面世,不到一年,已经加印10次。又要开机时,出版社征询我的意见,是否要修订补充?我频频点头应允,因为初版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对不住陈虻,更对不住读者的如此厚爱。 于是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勘误、校正、补...
评分陈虻的语录很对,但是这本书实在编排的很烂。 需要从全篇的混乱排列中,识别出哪些是陈虻的原句,哪些是作者的串稿。 真心累。 作者串稿不但不出彩,还阻碍了直接读精髓。 很烦人。 出于对陈虻的尊敬买的书。作者也是陈虻的老熟人,可是是不是得至少有提纲挈领的刚要,再来下...
评分读书如饮酒,可快可慢.有的书简单易读,有的就不行,它迫使你不断停下来思考.这本书属于后者. 很难给这本书帖上一个标签,它可以被看作回忆录,传记,电视媒体教科书,社会学,方法论,管理学,创新理论,甚至涉及宗教,最后它还是一本字字珠玑的箴言录. 他的部下,《社会记录》的策划王...
评分从柴静的<看见>中知道了陈虻这个人, 看完更觉得是个难得的、纯洁却不天真的人。 在央视这个带着最多镣铐的平台,不抱怨体质,巧妙、耐心地坚持着自己的理念,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有梦想的人是快乐的,这点在陈虻身上再一次获得了证明。 他冷静而清醒的了解自己、了解人性,同...
毕竟不是自传所以就内容来说过于平铺直叙的缺乏流畅的可读性,整体感觉过于杂而无序。本书适合作为广电类专业的辅助读物。但就所述内容反映的陈虻来说,是个值得尊敬和崇拜的媒体人,在体制内还能如此坚持和执着实属不易。他给中国新闻传播尤其是纪录片界留下了宝贵财富。只是我总在想,这样把短暂的生命全都耗在了工作上,殚精竭虑的一生到底值不值。
评分可惜都是只言片语,却也能看出超前的眼光,说到的很多问题不是90年代才有的,到现在依然存在。
评分搞电视的人可以看一看,仅限于看一看,陈虻所处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你按照这来做,如果是个小媒体,那就是分分钟被主任骂到狗血淋头的节奏,如果是个大媒体,那你一定是台长的远亲。
评分最大的收获①【重新理解新闻的定义】新闻不一定全等于时效性,凡是那些人们不曾知道的,或者不曾被合适地表现,不曾被真实地理解的事物都具备新闻性。②【深刻不一定仅需要文字和语言表达】电视节目的深刻不能凭解说词拔高,不要总是堆砌记录,而要学会表达,通过已发生的事物来寻找他为什么发生③【珍爱生命,远离电视新闻传媒】
评分“陈虻没有,流氓倒有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