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應明
《菜根譚》是明代的一部語錄體著作。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現今江蘇金壇人。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我們得知他早年熱中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隻要就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明於孔兼在為《菜根譚》寫的(題詞)中,進一步闡述道:「『譚』」以『根譚』名,固自清苦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又引用洪應明的話說:「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於氏的解釋,增加瞭這樣一層含意,即一個人麵對厄運,必須堅定自己的操守,奮發努力,辛勤培植與澆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間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譚序)則說:「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並引月古語「性定菜根香」,說明隻有心性澹怕沉靜的人,纔能領會其中的旨意。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曆史。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它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清乾隆間編纂《四庫全書》,連「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來,一股《菜根譚》熱風行於海內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這是齣於何種原因呢?對此,本文作一簡略的分析。
洪應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麵走嚮衰敗,這不僅錶現在朝綱廢弛,吏治黑暗上,整個社會、文化也呈現江河日下之勢,這一點從稍前於《菜根譚》問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見一斑。一些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在經曆瞭仕途的風波挫摺之後,紛紛退隱江湖。他們既不願意與當權者同流閤汙,也不願意違心迎閤鄙瑣的社會風氣,於是,錶現隱者高逸超脫情懷的作品大量齣現,《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代錶。
總的來說,《菜根譚》反映瞭明代知識分子佛、儒、道三教閤一的思想。或者說,是著者揉閤瞭儒傢中庸之道、釋傢齣世思想和道教無為思想,結閤自身體驗,形成的一套齣世人世的法則。
其名句(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菜根譚》采用語錄體的形式,分為上、下兩捲,共360條。每條均由排比或對仗的短句組成,言簡意賅,深入淺齣,既便於理解,又易於誦讀。書中的處世警句來源豐富,既有作者自己的心得體會,又有從先哲格言、佛傢禪語、古典名句、俗語諺語中演化而來的精彩文句,辭藻秀美,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菜根譚》的大名,如果不知道的百度一下就會看到對其盛贊無數的評價,“三教真理,萬古不易”等等華麗麗的形容詞,可把你的小內心勾的,以為看瞭《菜根譚》就差“飛升得道”瞭。 每個人看書,都有不同的欲求目的,就像有人一定要從稻盛和夫的書 --《活法》中找尋經...
評分古人雲:性定菜根香。靜心沉玩,乃得其旨。 結緣《菜根譚》是在一個偶然的網絡搜索中。某日,腦子裏突然冒齣一個疑問,“雲捲雲舒”齣自哪裏呢?幸得網絡便捷,不到一秒鍾工夫,“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映入瞭眼簾,並有注解此對...
評分《菜根譚》的大名,如果不知道的百度一下就會看到對其盛贊無數的評價,“三教真理,萬古不易”等等華麗麗的形容詞,可把你的小內心勾的,以為看瞭《菜根譚》就差“飛升得道”瞭。 每個人看書,都有不同的欲求目的,就像有人一定要從稻盛和夫的書 --《活法》中找尋經...
評分很小的時候,傢裏麵就有一本非常老版的《菜根譚》,當時隨便翻閱,雖然看不懂,但是喜歡裏麵的文字,喜歡那個版本的封麵等。在豆瓣上找瞭下,都沒有發現我擁有的那個版本的《菜》。 事隔多年,最近又開始重讀此書,受益頗多。有時候在社會遇到的睏擾,能在此書找到答案...
評分很小的時候,傢裏麵就有一本非常老版的《菜根譚》,當時隨便翻閱,雖然看不懂,但是喜歡裏麵的文字,喜歡那個版本的封麵等。在豆瓣上找瞭下,都沒有發現我擁有的那個版本的《菜》。 事隔多年,最近又開始重讀此書,受益頗多。有時候在社會遇到的睏擾,能在此書找到答案...
各種為人處世之態度,人之初,性本善,何故歲月積纍的盡是苦惱於浮華
评分或許50歲後再讀比較閤適 08年4月前購入。10年11月讀完第一遍
评分細細體味
评分就這個版本,整本書我抄瞭兩遍
评分各種為人處世之態度,人之初,性本善,何故歲月積纍的盡是苦惱於浮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