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鬍、王交誼及《詩藪》的文獻學考察
第一節 鬍應麟與王世貞兄弟的交遊
第二節 《詩藪》撰年考辨及版本流傳
1、《詩藪》撰年考辨
2、《詩藪》的刊刻及版本流傳
第二章 以“本色”辨體——詩文辨體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辨體的理論前提
1、辨體之緣由
2、“本色”的典範意義
3、古體與近體的不同標準
第二節 詩文辨體
l、詩文之彆——以虛實為標準
2、詩騷之彆——以“麗”為標準
3、五言古詩——摺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
4、七言古詩——錯綜闔闢,素無定體
5、五言律詩——典麗精工,清空閑遠
6、七言律詩——廣大神通,在在具足
7、絕句——含蓄為上,風韻為高
8、樂府——用本題事,用本麯調
第三章 法、悟、化——學詩三階段與李何之爭的理論解決
第一節 法所當先,悟不容強——李、何之爭的調和與解決
1、李何之爭的再認識
2、復古派對李何之爭的調和
3、學詩與作詩
4、模擬與變化
第二節 詩雖悟後,仍須深造
——詩悟與禪悟的區彆
第三節 創作之化與審美之化
第四節 化境的錶現形式及産生條件
1、字法之化、句法之化、篇法之化
2、用典之化
3、化境的産生條件
第五節 變主格,化主境
第四章 體格聲調、興象風神——對格調、神韻、性情的綜閤與超越
第一節 相關範疇的梳理與辨析
1、“格”與“調”
2、興象與風神
第二節 高揚格調,突齣神韻,淡化性情
1、格調、性情和神韻在明代詩學中的融通消長
2、“體格聲調、興象風神”的理論淵源
3、純藝術的追求號性情的淡化
第五章 體以代變、格以代降——尚古尊雅文學觀在詩史問題上的體現
第一節 從“尚古尊雅”理解“格以代降
第二節 氣運是文隨世變的根源
1、文隨世變的兩個層麵
2、文運與氣運
第三節 曆代詩風
1、漢魏六朝詩——質文代變
2、唐詩——體全格備
3、宋元詩——各齣偏鋒
4、明詩——全美兼善
第六章 鬍應麟及《詩藪》的曆史評價問題
第一節 錢謙益評價的主觀與偏激
第二節 《詩藪》在批評史體製上的承前啓後
第三節 鬍應麟的曆史地位
鬍應麟著述版本略考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