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是什麼?怎樣看語文課程?
首先,語文是一種文化。它負載文化,呈現文化,傳遞文化,反映人類文化的基本成果。因此,對語文課程的理解,有賴於對文化的理解。在一定意義上說,教材質量的高低,實質上是教材編者文化底蘊厚薄的反映;教學水平的差彆,實質上也是教師文化素質高低的錶現。文化底蘊越深厚,對語文學科本質特點的認識也越準確、越深刻。準確地把握就是科學性,審美地把握就是藝術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新境界。
為此,要關注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連接,關注中華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溝通。可以說,真正是繼承發揚優秀傳統的,纔是真正現代的;真正是民族的,纔是世界的。當前,一是找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契閤點,活化傳統文化,使之為現代服務;二是注意吸納世界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導引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溝通。
每個人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是特定文化遺産影響下的人,師生亦然。不能脫離“文化背景”孤立地看語文教學法中師生的言語行為,也不能離開“文化”去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每一次教學活動都是一次文化活動,一種文化現象。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受到感化、美化、淨化。應著力建構新型的語文課程文化、語文教學文化乃至於語文課堂文化,使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體現一定的文化價值。文化是人的文化,所以要尊重人、相信人,張揚人的個性,發掘人的潛能。要使語文課程成為“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成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的發展”的課程。
還要關注尊重兒童文化,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因此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科學課或彆的什麼課。小學語文又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因此必須瞭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文化的特點。兒童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兒童常常在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間自由地轉換甚至模糊瞭幻想和現實的界綫。決不要武斷地指責孩子們的“無知”,正是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標新立異的見解,造就嶄新的兒童文化,顯露瞭兒童的天性,是智慧的花蕾,是創新的萌芽。
其二,語文課程是生活。美國教育傢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教育過程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長過程,是一個不斷改組、不斷轉化的過程。由此,杜威特彆關注兒童的經驗,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經驗的改造。
我國教育傢陶行知把杜威的話倒過來說,認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
上述言論給我們的啓示是:不僅要容納兒童的生活經驗,還要改造、提煉兒童的生活經驗。要把粗糙、零碎的兒童生活經驗改造為與語文學習相融通的經驗,以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兒童生活的具體性、豐富性的矛盾。並把兒童經驗作為“已知通嚮未知”的橋梁,讓兒童感到親切、親近。當然也要容納教師的經驗,並改造教師的經驗,使之和教材貫通、和兒童靠近。
需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生活,是真實的生活,不是虛擬的生活;師生是生活中的真實的人,不是戴著麵具的人,是真心真意、有真情實感的人。兒童應是本真的兒童,教師應是本色的教師。教師不是“做戲”,教學拒絕“作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話語應是生活化的話語,教師的動作錶情應是生活化的動作錶情。兒童也是生活中的兒童,是天真爛漫、幼稚可愛的兒童。有的青年教師在課堂上闆著麵孔,壓著嗓子和兒童虛以應對,試圖建立自己的“權威”,其實,所謂“權威”,正是師生關係的屏障。為什麼教師不露本相、顯本色,以生活化的形象帶給學生真心、真情哩!
第三,語文課程是師生的生命和靈魂的一麵鏡子,師生都可以在“課程”這麵鏡子裏“影鏡自我”、認識自我、成長自我。人不僅是個體的存在,而且還處在一定的關係之中,這種關係是社會關係的反映。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是平等的。學生的地位和權利是本應有的地位和權利,不是教師的施捨和恩賜。教師不是知識的惟一占有者,教師的話不是“金科玉律”,應允許學生懷疑、質疑,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話語進行補充和糾正。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不是在“教”學生,而是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一起興奮、一起激動。是平等的對話,是民主的交流,是自由的討論。
在教學活動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既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特定關係之中的存在。需要強調的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獨特性,反映齣師生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正是這些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個性,形成瞭教學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可以說,沒有個性就沒有獨特性,也不會有創造性。張揚個性既是教學新理念,又是教學新策略,有助於解決教學要求的統一性、規範性和兒童個性的多樣性、復雜性的矛盾。當前,理論上不反對‘發展個性’,但實際上對學生管得很緊,統得太死,沒有給學生個性留下自由發展的空間。依然習慣於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用固有模式去規範一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並不是完全按預製的方案行事的,常常因某種意想不到的原因,使教學過程或停頓、或迂迴、或反復、或跳躍,因此,教師要善於和“不確定性”打交道。既要考察教學活動的有序性、規律性、和諧性、一緻性,又要考察教學活動中的易變性、反常性、無序性、隨機性、偶然性。要用有序性的原則、規則、規律,明確的概念武裝起來,在不確定性、模糊性、偶然性中進行探索。
發表於2025-01-17
語文課程的新視野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語文課程的新視野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