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迪特·海尔曼(Judith Hermann):德国女作家。1970年生于柏林。当过酒吧服务生,在纽约做过实习记者。1997年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学金,专心创作一年,完成短篇小说集《夏屋,以后》。该书1998年出版后获广泛好评,作者因此获不来梅市文学提携奖(1998)、胡戈-巴尔奖(1999)、鲁道夫-亚历山大基金会奖(1999)、克莱斯特奖(2001)。2003年,她的短篇小说集《不过是幽灵而已》出版,在德国亦大受读者欢迎。
发表于2025-04-05
夏屋,以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夏屋,以后……》 德国出版史上当代小说创造的奇迹销量。尤利娜•赫尔曼和她一批相似年龄段的作者,让世界把眼光又拉回到德国文学来。德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在于艰涩、冷酷;德语恐怕是最没有感情的语言之一。除却专业研究人员,我们对德国文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君特•格拉斯...
评分海尔曼写的是从正常轨道上稍稍偏离出去的女孩的生活。女性在搞对象之类的事上花的心思和体会到的感受真是多得惊人。“她吻着卡特,心里在想,她的嘴唇配他的太小了。”我敢说没有一个男人会在这时候这么想。我挺喜欢读女性写的小说,多半类似一只困惑的狗想尝尝猫粮。
评分《夏屋,以后》之第二个故事,讲关于爱情的故事。画家身边有两个女郎,一个是钦定的未来新娘,一个是象是偶遇的无关紧要的女朋友。后者与前者有着决然不同的魅力。应该说,女人皆有魅力,各有味道,适合你的口味的可能是相帮一生的人。这样说,不代表用美丽曲解美丽,我想这是...
评分一个人要是想出名,想富贵,总是有很多路可走。 不过当一个作家, 或许注定要痛苦的。 不是吗?写东西是人们与自己的对话。 作者 总要在碌碌的人流里驻足思考, 去想一些别人一笑置之,难以启齿, 或是不愿面对的事情。 于是,这些拂之不去,排遣无门的想法积郁渐深, ...
评分图书标签: 德国 夏屋,以后 小说 尤迪特·海尔曼 外国文学 德国现代女作家 德国文学 德语文学
本书是德国青年女作家尤迪特·海尔曼迄今为止唯一的作品,该书包括九个短篇,多描写柏林普通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其中,艺术青年的生活更是她喜爱的主题,因为她原本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他们疏离于扰攘的主流社会,没有确定的生活目的和生活轨迹,也无法以常规来衡量他们的喜与悲,但他们并不是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怪物。海尔曼以女性的细腻,大量描写细碎的生活琐事,然而那不是为了铺垫或渲染,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姿态,似乎便可以使读者产生“蓦然回首”的感动,对这些艺术青年的情绪产生共鸣。
图书目录
红珊瑚手镯
飓风
索尼娅
某种东西的了结
巴厘岛女人
洪特尔-汤普森-音乐
夏屋,以后
暗箱
在奥德河的这一边
费解了
评分小说很好,翻译不行
评分如同爱情和暂时性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人总在矛盾的两极往复挣扎,内心再如何波澜壮阔都要维持表面的若无其事,以免被巨大情感和境况的落差灼伤。海尔曼的叙事收放自如,语言的魅力透过翻译的扭曲依然熠熠生辉,节奏和留白极好,强烈的电影镜头感,而且是我喜欢极了的那种导演给出事端和情绪却不做任何价值判定的故事。和整整一个时代相勾连,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大而化之的表达。不同时期的代入感,偶然的出乎意料的片段和似乎理所当然的最终抉择,每每让我想起大卫林奇,那种介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生活。一气贯通的感觉,很久没有过了。
评分有人去上海,大批量处理藏书,我才得以买到这本书,读了四篇了,明天接着读。书不错,设计好,里面还有类似木刻的插图。小说不评价。看了八篇了,比较吸引我的是《夏屋,以后》、《红珊瑚手镯》(曾祖母的故事更好一些)、《某种东西的了解》(外祖母在火中燃烧),有些奇怪,我对毁灭的事物感兴趣。
评分不懂得德语,所以无从判断是否从风格上忠于原著,但译笔至少 流畅亲切,不做作。以这种残缺的知识背景去判断,会感觉海尔曼无论是题材还是语言上,都消解了德语文学给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式的力度,去民族,去国籍,去地域,去背景,就是一些走来走去恍惚而无畏的人们,也许这的确是“平”的世界“新一代的声音”,除了第一个故事有点幼稚和做作之外,都很成熟,看了之后会默默心痛,合上书页调整一下呼吸。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
夏屋,以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