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1909-2000)
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一九二八年起追随鲁迅,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回国后在中国最早成系统地翻译尼采的著作。一九四五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一九五一年赴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一九七八年回国,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精通多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尝试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是全才型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
徐梵澄是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的全才型学术大师。他早年追随鲁迅并留学德国,中年在印度研习,晚年回归祖国。尽管他著作等身,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学术思想的精华都凝聚在这些随笔中了。本书是他唯一的一部随笔选集。
我的前辈呀 真的是高山与海洋的胸怀 想静下心来看您的书 也喜欢您的画 和您一起回忆海德堡的林中路
评分读怀人或告别的文字并不少,像大师这般内敛深沉而挚爱的却不多见。无言之美,无言之情,都是至美、至情呀!
评分读怀人或告别的文字并不少,像大师这般内敛深沉而挚爱的却不多见。无言之美,无言之情,都是至美、至情呀!
评分我的前辈呀 真的是高山与海洋的胸怀 想静下心来看您的书 也喜欢您的画 和您一起回忆海德堡的林中路
评分读怀人或告别的文字并不少,像大师这般内敛深沉而挚爱的却不多见。无言之美,无言之情,都是至美、至情呀!
受益良多
评分回忆鲁迅先生一篇非常感人。印度精神哲学大师室利阿罗频多关于静坐的观点值得借鉴:晚年弟子的信中,说据他自己的经验,没有什么大益处。他能得灵感迅速写诗之后不久,亦大病一场,疗养了好几个月方得痊愈。——在他自己所办的修院里,并不教人静坐。每日傍晚院友共同做柔软体操二十分钟,体操后息灯静立五分钟然后散会,每星期有两次静坐,皆是听一阵音乐之后,大家静坐十五分钟而已。——静固生明,终亦因人而异;“不如学也。” / 一些人略知些皮毛,轻易就办书院教人打坐学佛学道以谋财,真可能会害人的。
评分读的是《徐梵澄文集》第四卷 较此书增出徐诗
评分至美致情之灵性,有如禅修的神性文字
评分给其他书写的序言那部分我确实不是很懂 所提的这些书我还接触的很是....对于我来说 艺苑掇萃 尤为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