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人物版“钩沉”开栏,徐百柯主笔两载。2006年,“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
发表于2025-02-01
民国那些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和一个亲近的朋友约定好互送圣诞礼物,她要一本足够气魄又并不晦涩的书。在豆瓣里翻来覆去掂量,等翻到《民国那些人》的页面,往日岁月的记忆瞬间活了起来,快乐和忧伤像一条条小溪里蹦蹿的小鱼儿高低起落。我敢肯定地说,就这一本了。 说句不害羞的,这本书是我眼...
评分展开《民国风度》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便是磊落之气息。手指划过目录中诸多姓名:李济、冯友兰、傅斯年、刘文典……便仿若那个时代的坐标与此时重叠了一般,一应世上最深切的赞美,都在唇舌之间呼之欲出。然而毕竟仍旧无语。民国风度可以观瞻,大师的韵致却被断了层。最少在此时...
评分关注《民国那些人》是上周四晚上,被朋友拉着去参加了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活动,见到了本书的作者和钱理群教授。许是假期时间太长了,好久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讲座了,所以忍不住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讲座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是钱老师讲的几段话,每次话音一落,便惹来在座...
评分近日,南方都市报在讨论教授的悲哀,不仅想起,其实悲哀的,何止教授?想当年,那批学人,那批大师,无一不是风骨卓绝的性情中人。看如今,这样的人又有几许? 或许,在《民国那些人》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么一丝丝的慰藉,可以追忆想象大师的风采和面容。 只是,我们自己呢?迷...
评分和一个亲近的朋友约定好互送圣诞礼物,她要一本足够气魄又并不晦涩的书。在豆瓣里翻来覆去掂量,等翻到《民国那些人》的页面,往日岁月的记忆瞬间活了起来,快乐和忧伤像一条条小溪里蹦蹿的小鱼儿高低起落。我敢肯定地说,就这一本了。 说句不害羞的,这本书是我眼...
图书标签: 民国 历史 徐百柯 风骨 学者 钩沉 冰点 中国历史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故去的名校校长,铁肩辣手的报人,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你可以看到那些熟识的名字:梅汝璈、陈望道,你也可以忆起那些或许淡忘的名字:蒋南翔、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轶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好人好事集
评分最爱民国
评分题材不错,文笔太烂,远次于类似书籍
评分我不该把它读成八卦……杨铸老师竟然是杨晦先生的儿子……
评分失望,没有印象里那么好,人物不够丰满,唉唉宁愿选余秋雨。不过总算多认识了几个人!哈哈这个书是我参与导师的调研得的,唉tears我好想你啊导师童鞋……
民国那些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