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得濛多·德·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於意大利利古裏亞大區因佩裏亞省一個收奧內利亞的海濱城市。他從小喜愛軍旅生活,16歲進入莫德納軍事學院學習,1865年畢業後成為軍官,1866年積極參加瞭意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1868年發錶處女作《軍營生活》,並因此而成名。1870年羅馬解放後,他放棄軍事生涯,定居都靈,成為意大利主要報紙的記者,並從此開始從事專業文學創作。1908年3月11日在博爾迪凱拉病逝。
亞米契斯早期曾周遊世界,寫下不少遊記,如《西班牙》、《荷蘭》、《倫敦記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美國遊記》、《西西裏的迴憶》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間是亞米契斯創作的繁榮時期,他寫瞭許多有關社會題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們》、《愛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關注社會問題,繼而投身政治,參加社會主義運動,1891年加入社會黨此後,他先後齣版瞭《一個教師的小說》、《工人的教師》和《公共電車》等作品。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傢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偉大小說,也是作傢的代錶作。它告訴我們要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譽為是每個傢庭必備的良書和每個人一生中務必一讀的經典。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瞭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雖不驚天動地,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世界各國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的教育性讀物。《愛的教育》,於1886年首次齣版後即大獲成功。以後在意大利多次再版,成為傢喻戶曉和小學生必讀的書籍,並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該書被認為是繼《比諾曹曆險記》之後意大利最傑齣和最重要的少年文學作品,標誌著意大利文化的決定性轉變。《愛的教育》在20世紀20年代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傢夏丐尊先生首次從日文譯成中文。夏丐尊先生感慨地說:“讀瞭這書好像醜女見瞭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得流淚。書中敘述的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以為世間要如此纔好。於是又感激得流淚。” 《愛的教育》在法國《讀書》周刊評選的有史以來人類最佳讀物中名列第三!
作品中融入瞭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
評分我讀過的書數目不少,其中頗有些佳作,可為何我會將《愛的教育》奉為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呢?第一次閱讀《愛的教育》還是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此後我常常會記起它,記起書中所記的那一批可愛而善良的都靈男孩女孩,接著湧起感動與感恩的心情。書讀得早,就好比賽跑時起跑綫...
評分幾個月前,小區裏發生瞭這樣一件事。那天傍晚,一位年輕媽媽正和孩子在小區裏玩兒,這時有一隻大狗衝孩子跑來,它用舌頭舔瞭幾下孩子的臉,媽媽見狀趕緊把孩子抱起來,當她看到狗主人時,就對她說:“你怎麼不把狗拴著?”結果你猜狗主人說什麼?她說:“你怎麼不把你孩子拴著...
評分多年前作為學生的我曾在老師的推薦下讀瞭《愛的教育》,那時候的書還是薄薄一摺便會留下痕跡的紙張,而現在書本已經裝訂成硬殼,紙質也變得厚實,如今再次品讀,纔發覺一本真正的好書在每個年齡層去閱讀都會齣現不同的理解與感悟。 第一次看到書名的時候,我曾皺瞭眉頭,那時...
評分最近一直在看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並的是他的畏友寫的《續愛的教育》(著者詳細名稱未知)。這兩部著作,前者涉及到學校教育,同學之間、老師之間的相處之道,譯者夏丏尊先生稱之為感情教育,是軟教育。但其中涉及到較多的病痛死亡,讀來不免讓人感懷神傷。而後者是自然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