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笔名驭聪、秋心,福建闽侯人。
他的一生艳若昙花,却也如昙花稍纵即逝。
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32年,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大学期间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写作。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
翻译书目:《近代论坛》(英)狄更生、《英语诗歌选》、《草原上》(苏)高尔基、《摩尔·弗兰德斯》(英)笛福、《红花》(俄)伽尔逊、《吉姆爷》(波兰)康拉德。
发表于2025-02-05
春醪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高举盛到边缘的春醪畅饮。”——梁遇春 《春醪集》给的一场醉,是初春最好的惊喜。 一直以来,在我心里一直没有一个中国文学家能像英国的阿兰·德波顿那样,让我对其作品心服口服百读不厌,而《春醪集》终于让我有了“众里寻他千百...
评分上大学时,有个另类且才华出众的教授,教我们现当代文学。此君有一特点,讲课时眼睛时时看向窗外。其理论为,窗外的景色日日不同,即使在同样教室,一讲三十年,依然不会厌。被问到人生的最快乐的事,他如是答:“读书、喝酒、男欢女爱,至于第四样,容我想一想。”这一想...
评分“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高举盛到边缘的春醪畅饮。”——梁遇春 《春醪集》给的一场醉,是初春最好的惊喜。 一直以来,在我心里一直没有一个中国文学家能像英国的阿兰·德波顿那样,让我对其作品心服口服百读不厌,而《春醪集》终于让我有了“众里寻他千百...
评分26岁,生活很不平静,看书少了 26岁的国庆假期在北京地坛书展半价掏回来,原来作者正是26岁死去。不期然去想,如果我26岁死去,会是怎样? 喜欢那个年代的文字,在火车上满足地读了起来。。。隔了半年,到今年春天,我没有死去,26岁就过去了。 再次遭遇春天,不知道还能醉吗?
评分26岁,生活很不平静,看书少了 26岁的国庆假期在北京地坛书展半价掏回来,原来作者正是26岁死去。不期然去想,如果我26岁死去,会是怎样? 喜欢那个年代的文字,在火车上满足地读了起来。。。隔了半年,到今年春天,我没有死去,26岁就过去了。 再次遭遇春天,不知道还能醉吗?
图书标签: 梁遇春 散文 中国 随笔 中国文学 春醪集 人文 散文随笔
在众多的现代作家中,“梁遇春”三个字因蕴集了短暂、绚丽的一生而为众人不断提及。
《春醪集》和《泪与笑》是梁遇春26位短暂年华的结集。《春醪集》中“偷饮春醪”的豪情,与《泪与笑》中费尽心机而得的“空心的笑”,恰如少年激情与现实无奈的碰撞,也是梁遇春绚丽一生中的几许黯然。
《泪与笑》绝好
评分完全不喜欢这种风格。
评分文气 ps 画具老板送的书
评分值得读一辈子的书
评分我编的书
春醪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