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混音的思維方式
1.1 音樂的平衡
1.1.1 混音布局
1.1.2 電平
1.1.3 聲像
1.1.4 啞音
1.2 頭腦中的平衡
1.3 靈活的混音
1.3.1 創造性觀念與專業性技術
1.3.2 混音操作的三個動機
第2章 進行你的第一次混音
2.1 混音室設置
2.2 調音颱設置
2.2.1 全局式效果器(Global Effects)
2.2.2 特殊效果器(Special Effects)
2.2.3 專用效果器(Specific Effects)
2.2.4 特殊監聽方式的使用(Hearing Effects)
2.3 混音的基本方法
2.3.1 平衡(Balance)
2.3.2 鼓組(Drums)
2.3.3 貝司(Bass)
2.3.4 節奏吉他(Rhythm Guitars)
2.3.5 采樣與循環(Samples and Loops)
2.3.6 主唱人聲(Lead Vocal)
2.3.7 背景人聲(Background Vocal)
2.3.8 主音吉他(Lead Guitar)
2.3.9 混音的整體處理(The Whole Mix)
2.4 總結
第3章 均衡
3.1 頻譜調整的工具
3.1.1 參量均衡器(Parametric EQ)
3.1.2 多段均衡器(Multiband EQ)
3.1.3 半參量均衡器(Semiparametric EQ)
3.1.4 節目均衡器(Program EQ)
3.1.5 圖示均衡器(Graphic EQ)
3.1.6 哪一個最好?
3.1.7 擱架式均衡器(Shelving EQ)
3.1.8 濾波器(Filters)
3.2 使用技巧
3.2.1 不使用均衡器的均衡調整(Non-EQ Equalization)
3.2.2 跳綫與設備連接方法
3.2.3 提升、搜索和設定
3.2.4 預判
3.2.5 改進
3.3 混音策略:均衡
3.3.1 修正
3.3.2 協調
3.3.3 突顯
3.4 總結
第4章 失真
4.1 振幅失真
4.1.1 諧波失真
4.1.2 互調失真
4.2 産生失真效果的設備
4.3 混音策略:失真
4.3.1 修正
4.3.2 協調
4.3.3 突顯
4.4 總結
第5章 壓縮與限製
5.1 縮小動態範圍
5.2 跳綫方式與控製參量
5.2.1 跳綫與設備連接方法
5.2.2 門限
5.2.3 壓縮比
5.2.4 建立
5.2.5 釋放
5.2.6 增益補償
5.2.7 可選控製參量與相關特性
5.2.8 注意事項
5.2.9 用戶界麵
5.3 技術
5.3.1 電子管壓縮器
5.3.2 光學壓縮器
5.3.3 FET壓縮器和VCA壓縮器
5.3.4 PWM壓縮器
5.3.5 數字壓縮器
5.4 混音策略:壓縮與限製
5.4.1 修正
5.4.2 協調
5.4.3 突顯
5.5 學習分辨壓縮的效果
5.5.1 一種通過學習纔能掌握的技能
5.5.2 模仿
5.5.3 多樣化的聲音特性
5.6 總結
第6章 擴展與門
6.1 擴大動態範圍
6.2 跳綫方式與控製參量
6.2.1 跳綫與設備連接方法
6.2.2 門限
6.2.3 斜率
6.2.4 建立
6.2.5 釋放、漸變或衰減
6.2.6 保持
6.2.7 增益變化範圍
6.3 混音策略:擴展與門
6.3.1 修正
6.3.2 協調
6.3.3 突顯
6.4 總結
第7章 延時
7.1 控製參量
7.1.1 基本的控製參量
7.1.2 調製
7.1.3 延時時間
7.2 混音策略:延時
7.2.1 修正
7.2.2 協調
7.2.3 突顯
7.3 總結
第8章 移調
8.1 控製參量
8.2 混音策略:移調
8.2.1 修正
8.2.2 協調
8.2.3 突顯
8.3 總結
第9章 混響
9.1 跳綫方法與控製參量
9.1.1 跳綫與設備連接方法
9.1.2 混響時間(RT60)
9.1.3 低頻比率(BR)
9.1.4 預延時
9.1.5 參考值
9.2 設備
9.2.1 房間音軌
9.2.2 混響室
9.2.3 彈簧混響器
9.2.4 闆混響器
9.2.5 數字混響器
9.3 混音策略:混響
9.3.1 修正
9.3.2 協調
9.3.3 突顯
9.4 總結
第10章 能夠被未來所證明的混音技巧
10.1 混音策略,而非固定的應對方案
10.2 持續一生的學習
10.2.1 能力與纔能
10.2.2 藝術上的成熟
10.2.3 技術上的精通
10.3 Case的信條
10.3.1 尊重藝術
10.3.2 保持平衡
10.3.3 注意:前方與中央
10.3.4 在你開始處理音軌之前,要同時采用兩種視角
10.3.5 讓聲音變響,不要用推子
10.3.6 通過對比讓聲音更清晰
10.3.7 通過變化讓聲音更突齣
10.3.8 過分的完美會嚴重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10.3.9 限製會給我們帶來機會
10.3.10 突破上述所有的信條
附錄A 效果器連接方法
A.1 並聯處理
A.2 串聯處理
A.3 效果發送
A.3.1 推子前發送
A.3.2 推子後發送
A.4 插入
A.5 混閤並聯效果
A.5.1 單獨使用插入送齣
A.5.2 推子前效果發送
A.6 延遲
A.7 計算機資源
A.8 離綫處理
附錄B 音頻信號
B.1 介質
B.2 振幅與時間
B.2.1 容易産生混淆的振幅錶示方法
B.2.2 與時間相關的特性
B.3 振幅與距離
B.4 振幅與頻率
B.5 復雜波形
B.5.1 方波
B.5.2 鋸齒波
B.5.3 三角波
B.6 分貝
B.6.1 對數
B.6.2 比例
B.6.3 參考值
B.6.4 零分貝
B.6.5 負分貝
B.7 動態範圍
附錄C 混音自動化
C.1 非自動化混音
C.2 自動化混音
C.2.1 推子與啞音的自動化
C.2.2 全部操作的自動化
C.2.3 快照自動化
C.3 混音自動化的模式
C.3.1 寫入與讀取
C.3.2 寫入:絕對與相對
C.4 自動化操作的策略
C.4.1 平衡
C.4.2 效果
C.4.3 啞音
C.4.4 電平調整
C.4.5 細緻調整及特殊效果
C.5 調音颱操控
C.5.1 練習
C.5.2 用戶界麵
C.6 建議與忠告
C.6.1 掌控對混音的關注方式
C.6.2 不要過早地進入自動化階段
C.6.3 經常保存
C.7 總結
附錄D 聽音素材列錶
D.1 參考性錄音
D.2 混音範例
D.3 精選的錄音作品目錄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