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1924-198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24年出生于新奥尔良,幼年身世坎坷,11岁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问世,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1966年,代表作《冷血》出版,仅两周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第一位,且雄踞一年之久。这部“非虚构小说”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崭新形式。
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洛杉矶友人家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06年,好莱坞将杜鲁门•卡波特写作《冷血》的经历搬上了银幕。39岁的菲利普•霍夫曼凭借对卡波特极富层次感的诠释,获得了这一年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 在他呈现的卡波特的特点中,最令我着迷的是卡波特的冷酷。它使人倒吸一口冷气,也正是它,使我非常渴望并如愿以偿的...
评分开始听这本书的理由很废——实在吃不消在跑步时听Moby Dick了。大学时就着电影《卡波特》读过《冷血》译作。在被各种航海词汇和闲扯漫谈的长句折腾到语言中枢行将中风时,会个旧相识,应该是不错的。 错在高估了译者,而低估了Capote。真不愧是20世纪实文学的珠穆朗玛。 Trum...
评分 评分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在一堂《大众传播学》的课上,授课教师李苓带我们做了个“小游戏”。 她叫了十来名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排成一排,然后在第一位同学耳边讲了一句话。再然后,一位接一位同学以”咬耳朵“的方式将这句话传递下去。当最后一位同学说出那句话的之后,李苓老师也将...
评分作者用小说的笔法写纪实的题材,细节很多,情绪感染力很强,意在探讨冷血凶案最后的心理本源。个人不确定这样的手法到底是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了。这么有名,还是可以读读。个人不是最喜欢。
评分文笔不是很合我胃口。现在多少人在学Capote这种写法报道crime story,有些片段情绪饱满,但我觉得太拖沓了且明显带有作者自己的偏颇,比如对Perry着墨更多,也让人对Perry的同情比Dick多,虽然Perry的一生确实坎坷。对Perry的描绘仍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最后我还是看不懂这个人
评分signet,new american library。图书馆的书,第一页打着印章:北美基督教。看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这究竟是他妈的怎么采访的。
评分文笔不是很合我胃口。现在多少人在学Capote这种写法报道crime story,有些片段情绪饱满,但我觉得太拖沓了且明显带有作者自己的偏颇,比如对Perry着墨更多,也让人对Perry的同情比Dick多,虽然Perry的一生确实坎坷。对Perry的描绘仍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最后我还是看不懂这个人
评分文笔不是很合我胃口。现在多少人在学Capote这种写法报道crime story,有些片段情绪饱满,但我觉得太拖沓了且明显带有作者自己的偏颇,比如对Perry着墨更多,也让人对Perry的同情比Dick多,虽然Perry的一生确实坎坷。对Perry的描绘仍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最后我还是看不懂这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