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韦斯科特(James Westcott),曾在英国的《卫报》(The Guardian)和美国的《村声》(The Village Voice)等多种出版物中发表关于艺术、建筑和政治方面的文章,也曾经在artreview.com等多家出版物担任编辑。目前他在雷姆•库哈斯的鹿特丹大都会建筑事物所(OMA)的智囊团和出版部门担任撰稿人和编辑。
她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大家尊称她为“行为艺术之母”,这个女人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令人难忘的和超验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了长期以来视觉艺术的边界。她的行为艺术已经称为一个传奇。全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讲述她在出身地南斯拉夫的生活经历,与同样是艺术家的恋人乌雷13年的合作历程,以及分手之后一个人的舞台。全面展现了她的艺术生活经历。
In 1988, after several years of tense relations, Abramović and Ulay decided to make a spiritual journey which would end their relationship. Each of them walke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two opposite ends and meeting in the middle. As Abr...
评分书评人 赵松 初次听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个名字,还是在七八年前的一次艺术圈聚会上。听人聊到一个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意大利的一个美术馆的展览开幕现场,一男一女赤裸着身体,面对面站在改造过的窄门(也是美术馆的唯一入口)里,他们之间的空隙刚够一个人侧身而入...
评分对传记之类,我向来敬而远之,迄今为止读过的不超过五本。所谓“他人即地狱”,他人的目光是地狱,以他人为参照也是地狱。因此,对他人的不求甚解,实为自保之途。但我读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一个号称行为艺术老奶奶的女人的传记,目的是解一下10年前的茫然和疑惑...
评分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绪纷涌接二连三前赴后继,可在完成阅读的那一刹那,一切都恢复到了空白的状态,读传记时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可能是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竟然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感累,不爱。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艺术家在现场》的纪录片赢...
评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叛逆的种子 连续两个下午在我们书房与几位朋友谈起此人,往往是说到这个名字,听着有些茫然,若说到与她有关的几件事,听众恍然,有一位女诗人说,原来是她啊,我知道,我写的一篇文章还引用了她把箭头对准自己的心脏的行为……是的,说到阿布这个名...
I lover her endless explorations in her works yet I still have to say she is living a very, very fucked up life in the name of 'art'.
评分“乌雷从长城西端的沙漠开始,阿布拉莫维奇则从东边开始,他们向彼此走去,在中间碰头的地方结婚”。 “它是以宇宙的尺度做了一次既是大地艺术又是行为艺术的作品——他们相信在月亮上也能看到长城的形状,它的形状就像银河。同时,这也是他们最短暂最私密的表演,没有任何观众,它只存在于那些听到这个荒谬梦想的人的心里。” 现实却是他们在那里彻底分道扬镳。
评分an artist should avoid falling in love with another artist
评分全书让我最愉快的地方在于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女艺术家的创作上而非私人生活上,对于童年阴影和行为艺术之间的关联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好多好多好多的名字读起来有点晕。。。
评分作为一位艺术家,她本身的存在就是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